所在位置:
序 二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15-06-09 13:44:54 来源:漳卫南运河网
打印
     

 

《漳卫南运河志》正式出版了,这是海委系统乃至海河流域的一件大事。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漳卫南运河是海河南系最大的一条河流,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漳卫南运河水利建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5000年前,大禹就在这里留下治水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西门豹兴建的引漳十二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灌溉工程。特别是隋代以后,卫运河、南运河成为我国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南北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流域水旱灾害肆虐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治理漳卫南运河。先后对卫河、卫运河、四女寺减河、漳河等骨干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开挖了共产主义渠和漳卫新河,在漳河、卫河上游修建了28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在卫运河、漳卫新河上兴建了四女寺、祝官屯、引黄穿卫3座水利枢纽和6座拦河闸。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治理,不仅使河道行洪能力达到了4000立方米每秒,而且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综观古今,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兴邦。进入21世纪,中国水利已开始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理念开发、治理和保护漳卫南运河,做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 

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主持编纂《漳卫南运河志》,历时六载,几易其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志书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价值,以志为鉴,可以知兴亡、得失。这部《漳卫南运河志》,以准确可靠的资料、丰富翔实的内容记述了漳卫南运河形成、变迁的历史,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漳卫南运河治理开发的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是一部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水情书、地情书。我相信,《漳卫南运河志》的出版,必将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必将对今后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王志民 

2002年6月25日

 
     
     
     
     
  编辑: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