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三
|
《漳卫南运河志》是海河流域第一部以漳卫南运河为对象的江河水利志。 1998年3月,漳卫南运河的专管机构——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成立整整40年了。为充分记述漳卫南运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漳卫南运河的开发治理成就,研究探讨河道治理与工程管理经验,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江河水利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在建局40周年前夕——1997年下半年开始着手进行《漳卫南运河志》的编纂工作。 编纂《漳卫南运河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了解历代治河方略,归纳总结各方治河经验的过程。历史上,漳卫南运河曾经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但洪害频繁,“几乎每岁必决”,长期为患。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水利部批准了《海河流域规划(草案)》,对漳卫南运河的治理工作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针和综合治理措施。此后,根据实际情况又多次对规划进行了补充修订。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经过40年的治理工作,漳卫南运河已基本形成蓄泄兼顾、“单独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设计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入海泄洪能力达到4000立方米每秒,是建国初期的13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沿河各族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统一规划、团结治水的结果。 6年来,《漳卫南运河志》编纂办公室的同志为完成编写工作,不辞辛苦,多方奔走,广泛采集各种素材,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了沿河许多有关单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志》编纂办公室以及流域内有关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希望《漳卫南运河志》的出版,能够为研究漳卫南运河的形成演变过程有所帮助,能够为所有关心、从事河道治理工作的人们提供资料借鉴。更希望社会各界通过《漳卫南运河志》这扇窗户了解漳卫南运河、关心漳卫南运河,为漳卫南运河今后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献计献策、添砖加瓦,使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王继章 2002年8月21日 |
||
编辑:李宏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