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
|
卫河原发源于河南省辉县苏门山之百泉,50年代曾视运粮河为卫河上游干流。以后又改以大沙河为卫河上游的干流,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南岭。先后纳左岸的淇河、汤河、安阳河等十余条梳齿状山区支流,于徐万仓与漳河交汇。淇河是卫河的主要支流,京广铁路以上为山区河道,比降较陡,约为1/100~1/200;进入平原后,河槽变宽,坡降渐缓,蜿行26km于淇门汇入卫河,流域面积2142km2。1958年为引黄修建的共产主义渠,自合河起傍卫河左岸至老观嘴汇入卫河,1962年停止引黄后用于行洪。淇门以上卫河基本用于排涝,淇门以下卫河洪涝合排。卫河两侧有良相坡、柳围坡、长虹渠、共渠西、白寺坡、小滩坡、任固坡七个行洪、蓄滞洪区。卫河自合河镇起筑有堤防,干流全长275km,流域面积15142km2(《规划》),其中山区约占60%。卫河左堤与漳河右堤之间的三角区为大名滞洪区。 |
||
编辑:李宏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