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大事记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15-06-09 13:34:08 来源:漳卫南运河网
打印
     

 

公元前23世纪~1911年

1.公元前2200余年,古黄河洪水横流,相传大禹平水土定九州,分黄河为东、西二渠,导流入海。其西渠沿太行山东麓前洼地北流,经平原至今河北东光纳漳河,尾闾在漳武郡(今河北省黄骅市一带)南。 

2.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有记载以来第一次大改道,大致流经今河南省滑县、濮阳及河北省大名、馆陶、吴桥、东光、南皮等县市,在黄骅市以北入渤海。这时,淇、漳等水仍为黄河支流。 

3.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1年),邺(今河北省磁县、临漳一带)令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引(漳)水灌民田,田皆溉”。邺地“尽成膏腴,则亩收一钟”。 

4.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今河南省濮阳市境内),泛清河以东数郡”。黄河南徙,经河南省濮阳,流向千乘(今山东省利津县)入海,是为黄河第二次改道。黄河改道后,除清水(今大沙河)、淇水(今淇河)仍汇入黄河外,洹水(今安阳河)、漳水脱离黄河水系,沿黄河故道北流,为海河水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5.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取邺城后,在引漳十二渠旧址修建天平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为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此外,在邺城西开长明沟,引漳水入邺城供给城市用水;正月,曹操渡黄河北征袁尚,“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修筑枋堰等工程,将流入黄河的淇水改道入白沟。 

6.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为北征乌桓,曹操命董昭开挖平虏渠,沟通了滹沱河与泒河。 

7.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组织开利漕渠,沟通了漳河、卫河、黄河三河。 

8.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市)。” 

9.唐永徽元年(650年),沧州刺史薛大鼎重开无棣沟通海。 

10.宋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天台决口。天禧四年(1020年)滑州知州陈尧佐“造木龙以杀水怒”筑长堤,后人称陈公堤。 

11.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改道北流。6月,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决口,“广五百五十步”,大河基本流路自南乐以北,经馆陶、枣强,东至乾宁军(今河北省青县境)合御河入海,宋人称为“北流”。 

12.宋嘉祐五年(1060年),北流大河于大名第六埽决口,分出一支流,名二股河,宋人称东流。 

13.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正月,开安山至临清的会通河(今小运河)。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打通了京杭大运河全线。 

14.明永乐十年(1412年),尚书宋礼在德州西北挑挖四女寺减河,长十二里,分泄运河水入黄河故道,经吴桥、宁津、乐陵、庆云、海丰(今山东省无棣县)等县至大沽河海口入海。 

15.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从御史林廷举请,引漳入卫。 

16.明成化三年(1467年),开挖兴济减河。 

17.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疏滏(今滏阳河)北流,将漳、滏二河分开,而漳河行中道或南道,这是滏阳河上段脱离漳河之始。 

18.明弘治三年(1490年),开挖捷地减河(又称南减水河)。 

19.明弘治三年(1490年),户部左侍郎白昂凿河十二道,并将四女寺减河上口移至四女寺镇,设闸控制泄洪流量。 

20.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左副都御史刘天和出任总理河道,命通判黄錡重修四女寺减河闸。 

21.明隆庆三年(1569年),漳河观台调查洪峰流量16000立方米每秒。大名溃堤,冲塌城墙一面;德州河决,平地水深丈余;临漳、内黄大水。 

22.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建四女寺减水闸,旋又淤废。雍正八年(1730年),将原减水闸改为滚水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将坝展宽四丈,落底一尺六寸。次年,又展宽十二丈,共计十孔,各孔间有矶心(消力墩);同时,挖河至九龙庙入黄河故道。 

23.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开捷地、兴济二减河,并在减河口各建一座水闸。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将两闸改建为滚水坝。 

24.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卫河水漫溢,次年又溢。后经直隶、山东两省会勘,决定开挖哨马营减河(上口在今山东省德城区闸子村),东行至陈公堤,由曹家开口放水通钩盘河故道,东北至今河北省吴桥县玉泉庄入四女寺减河归海。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成。 

25.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6月,漳河涨水漫溢,卫运河在临清、夏津、武城等多处决口,造成卫运河两岸洪灾。同时,南运河上年决口,仅右岸仍有8县积水未消。 

26.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漳河下游沙庄坝漫溢决口,淹及成安、广平,水无归宿,在成安柏寺营至杜木营绕筑土埝一千一百多丈。 

27.清光绪六年(1880年),开挖成马厂减河(又称靳官屯减河)。 

28.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大名天主教堂开始观测雨量。 

民国时期

1.民国4年(1915年),督办运河工程局设立南运河唐官屯水位站。 

2.民国7年(191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设立南运河临清、杨柳青水文站。 

3.民国17年(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会议决定改直隶为河北省。河北省设建设厅,下辖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河务局,分别对各河务实施管理。 

4.民国28年(1939年)7月14日,漳河观台洪峰流量5620立方米每秒,冲毁京汉铁路桥,漳河洪水大部分漫流于滏阳河、南运河之间广大地区,进入贾口洼。其中,漳卫南运河沿岸地区受灾严重。 

5.民国31年(1942年)2月,八路军第129师在漳河上游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建成了漳卫南运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千瓦。 

6.民国31年(1942年)秋,漳河由今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汇入卫河。 

7.民国35年(1946年)3月,解放区冀南区卫运河河务局成立。8月,渤海行署在德州设立运河河务局。 

8.民国35年(1946年)春,申街分洪闸开始兴建。7月,分洪入清凉江。1974年,在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中申街闸被拆除。 

9.民国35年(1946年),冀南区卫运河河务局整治卫运河河道,计裁弯14处,缩短航程73公里,新挖河道10公里,除险20处。 

10.民国37年(1948年)7月中旬,漳河水涨,决堤15处;卫运河、南运河亦相继涨水,多处决口。渤海行署组织堵口救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1.1月,卫运河、滏阳河两河务局合并,建立冀南河务局,下设六个办事处,其中卫运河设大名、临清、夏津三个办事处。8月9日,撤消冀南河务局。 

2.春季,河北省魏县在1948年复堤的基础上,按超过1948年洪水位1米的标准,修筑漳河大堤66公里。 

3.5月17日,河南省浚县和汲县以工代赈维修卫河堤防险段52处,完成土方3.77万立方米。 

4.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设河北省水利局。9月,建立南运河河务局,驻临清。1952年底,因河北、山东两省行政区划调整,南运河河务局由临清迁至沧州。 

1950年

5.春季,渤海行署运河河务局改为山东省水利局北运河水利工程处。汛前,完成南运河堤防加高培厚工程。 

6.4月20日,平原省水利局在淇门西建成卫河上第一座提灌站,安装13台8马力柴油机,抽卫河水浇地。 

7.秋季,苏联专家库拉耶切夫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副主任赵明甫陪同,前往河南省庙工现场,研究引黄灌溉济卫工程。 

8.10月,政务院批准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计划书”。1951年3月,动工兴建渠首闸,1952年3月建成。该项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大型引黄灌溉第一个工程。为永记人民的胜利,该渠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 

1951年

9.1月,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张含英及苏联专家布可夫到新乡庙工,指导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渠首闸的施工准备工作。 

10.7月,山东省水利局北运河水利工程处易名为山东省水利局北运河工程事务所,先驻桑园,后迁德州。 

11.是年,平原省批准在辉县成立“卫河河务局”,负责百泉河系的建设和灌溉管理工作。1952年,改名为百泉河灌溉管理局,受新乡专署灌溉管理局领导。 

1952年

12.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黄委主任王化云陪同下,视察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13.11月4日,河北、平原两省关于漳河灌溉委员会筹备会议在河南省安阳召开。会上,达成以下协议:以漳河观台水文站水文记录为根据,流量在20立方米每秒以下时,河北省用水52%,平原省用水48%;超过20立方米每秒时,任水下泄。 

14.是年,山东省北运河工程事务所在卫运河右堤第一次进行人工锥探灌浆。 

1953年

15.4月13日,山东省水利局北运河工程事务所易名为山东省农林厅水利局卫运河工程事务所,管理山东段(今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至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卫运河,河长280公里,堤防长度410公里。 

16.7月1日~8月22日,漳卫南运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卫河浚县、漳河魏县、南运河故城及东光等县多处决口,全流域受灾面积达1496万亩,津浦铁路停运534小时。 

17.8月,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到山东省海河流域视察灾情,并到德州四女寺村视察,提出河道治理应贯彻执行“防洪为主、兴利为辅”的方针。 

1954年

18.春季,河北省魏县修复漳河大堤。山东省经华东农水局批准,对卫运河徐万仓至南运河第三店堤段进行复堤整险;山东省在武城县甲马营村修建卫运河右堤甲马营分洪堰,工程在麦收前完成。 

19.5月8日,河南省新乡、安阳、濮阳三专区在浚县东高宋村成立河南省豫北卫河防汛指挥部,并开始修建长虹渠滞洪区,完成太行堤堤口堵复工程14处及卫河大堤加固工程。 

20.6月中旬,河北省大名县在升斗铺村漳河右堤修建分洪口门,7月中旬完工。漳河、卫河三角地带被辟为滞洪区——大名泛区。 

21.6月,水利部召开漳河、南运河临时防洪措施会议。6月20日,河北、山东两省达成联合防汛协议。7月5日,在大名县刘军庄成立联防指挥部。 

22.汛前,改建卫运河临清船闸为分洪闸。 

23.8月,漳河、卫河流域降大到暴雨,漳河在升斗铺向大名泛区分洪,卫运河通过武城县甲马营分洪堰向恩县洼分洪。德州以下南运河左堤景县苏官营、百草洼两处决口。 

24.10月25日,河南省、河北省代表达成了《河南、河北两省关于修治漳河三宗庙险工及确定在南岸分洪的协议》。 

1955年

25.4月30日,水利部批准山东省提出的南运河临时防洪措施方案,同意疏浚四女寺减河。5月6日,四女寺减河四女寺至黄河涯铁路桥共计11.2公里疏浚工程开工。27日竣工,铁路桥下行洪能力扩大为55立方米每秒。 

26.7月,河南省兴建卫河白寺坡、小滩坡滞洪区。 

27.8月,漳卫南运河流域暴雨,除滞洪区运用外,卫河堤防漫溢决口37处。升斗铺分洪口门两次向大名泛区分洪,甲马营分洪堰向恩县洼分洪水量1.7亿立方米。向四女寺减河分洪最大流量达122立方米每秒。乐陵县境内减河右岸3处决口。 

28.10月,根据水利部下达的《四女寺减河计划任务书》要求,四女寺减河按设计分洪400立方米每秒疏浚工程开工。疏浚河长44公里,筑堤158公里。由山东省德州专区、河北省沧州专区共同组织施工。1956年11月完成。 

29.12月4日,水利部要求山东省水利厅“四女寺以上卫运河堤防1956年按宣泄800立方米每秒流量培修加固”。工程于1956年3~6月由山东省聊城专署及河北省清河、故城两县共同完成。 

1956年

30.7月29日~8月4日,漳河、卫河流域普降大暴雨,中心雨量超过340毫米,漳、卫两河洪水猛涨,其中漳河观台站洪峰流量达9200立方米每秒、淇河新村站洪峰流量为3380立方米每秒、卫河合河站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每秒。洪水包围了新乡、内黄两城,京广、新焦铁路被冲断。全流域堤防决口、漫溢400余处,淹地832.2万亩,受灾村庄2000余个,死亡200余人。 

1957年

31.3月,水利部召开冀、鲁、豫三省“漳卫南运河临时防洪措施工程会议”,决定加固申街分洪闸,并疏浚分洪河道。 

32.5月,聊城专署卫运河工程事务所与德州专署卫运河工程事务所撤销,成立聊城专署卫运河工程管理局,驻地临清,下设馆陶、临清、夏津、武城、平原、德州等6个管理段。 

33.7月6日,河北、河南两省达成《关于1957年漳河南岸防汛和临安地区排水纠纷问题的协议书》。 

34.8月22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治理卫运河、四女寺减河工程会议,决定对卫运河、四女寺减河进行扩大治理。9月7日,由水利部和山东省、河北省共同组成的卫运河四女寺减河工程办事处在山东省德州成立。10月15日,四女寺减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1958年5月竣工。1958年3月,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其中临清至四女寺段结合京杭大运河要求进行施工,增加的工程投资由交通部负担,6月竣工。11月3日,四女寺枢纽工程动工兴建,1958年5月15日竣工。 

35.11月29日,水利部批准兴建的引黄济卫扩建工程—共渠渠首闸工程开工,1958年6月15日竣工。共渠总干渠一期工程(渠首闸至淇县小河口)于1958年元月由河南、河北两省民工共同开挖。(1959年4月正式验收)“五一”剪彩放水。二期工程(淇县小河口至浚县老观嘴村入卫河)于1959年12月由河南省民工开挖,1960年7月竣工。 

36.11月,北京院编制完成了第一部《海河流域规划(草案)》,对流域内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及山区水土保持等做了全面安排。 

1958年

37.3月24日,农业部、水电部联合通知,成立农业部、水电部漳卫南局,驻山东省德州市,局长苌宗商、副局长韩东征。4月30日,漳卫南局正式办公。 

38.5月8日,安阳河小南海水库动工兴建。 

39.5月28日,水电部下文,明确南运河实验站隶属漳卫南局领导,兼受水电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业务指导。1960年2月,实验站由山东省临清县迁往漳卫南局机关,易名实验科。 

40.7月24日,淇河要街水库大坝决口宽80多米,造成垮坝。 

41.8月6日,河北省邯郸专署兴建岳城水库。1959年春,因变更设计而停工。 

42.8月,浊漳河北源的关河水库开工兴建,1960年9月竣工。 

43.10月13日,岳城水库分水协商会议在郑州召开,就水量分配问题达成协议,河北省54%,河南省46% 。 

44.10月,漳卫南局在德州召开冀、鲁、豫三省引黄灌溉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何基沣到会指导。 

1959年

45.3月20日,黄委在郑州召开冀、鲁、豫三省引黄用水协商会议,漳卫南局局长苌宗商参加了会议。 

46.8月12日,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请示兴建岳城水库的报告,总理批示:“同意举办”。8月29日,水电部以(59)水电计钱字265号文批复,“同意举办岳城水库工程”。10月1日,由河北省组织正式开工。1970年11月建成。 

47.9月12日,漳卫南局邀请冀、鲁两省和有关县及埕口国营大型盐场代表,在盐山县庆云公社讨论四女寺减河建闸问题。 

48.10月,河北省邯郸专区从卫河引水的东风渠灌溉工程动工,1960年春,全线通水。 

49.10月,山东省聊城地区动工兴建、完善引卫灌溉工程,灌区包括该地区沿卫运河各县,设计灌溉面积382万亩。 

50.11月,山西省在浊漳河南源、西源修建漳泽、后湾水库。1960年4月和8月工程分别竣工。 

51.12月,四女寺减河庆云拦河闸开工。1960年8月,工程竣工。 

1960年

52.1月上旬,以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为首的中央检查团到岳城水库工地指导工作 

53.2月11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引漳入林工程开始兴建。1965年4月5日,工程竣工通水。 

54.3月,河南省共渠刘庄节制闸工程开工。8月5日,主体工程竣工。1963年8月,工程被洪水冲毁。1965年春,改建为9孔钢闸门,过闸流量400立方米每秒。 

55.3月,四女寺减河无棣县辛集拦河闸开工。 

56.春季,山东省德州市和河北省吴桥县共同修建的兄弟干渠通水。 

57.4月,漳卫南局主办的水利电力培训班开课,第一班于1961年2月结业,第二班于1961年5月结业。 

1961年  

58.3月4~7日,漳卫南局在德州召开漳卫南运河流域引黄灌区春灌会议。 

59.4月4日,水电部派出查勘组,会同漳卫南局、河北省、河南省水利厅等单位的负责同志,经协商达成《河北、河南两省关于冀、豫边界地区水利问题会谈纪要》。 

60.6月19日,中央批转了水电部党组《关于解决冀、鲁、豫三省边界地区水利问题的初步意见》。 

61.6月27日,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水电部提出《关于解决漳卫河之间三角地带水利纠纷的意见》。 

62.7月1日,德州专署卫运河工程管理局成立。 

63.汛期,鲁北、冀东南平原地区沥涝成灾。其中,德州地区汛期共有22天降特大暴雨,全区内河干支流河道漫溢决口158处,此次洪水造成德州地区成灾面积830.47万亩,倒塌房屋158万间,死亡153人。 

沧州地区除任丘县外全部受灾。汛期共降特大暴雨4次,造成宣惠河、沙河、龙王河决口28处。全区受灾面积593.43万亩,成灾面积524.42万亩,倒塌房屋72万间,死亡46人。 

1962年

64.年初,水电部批准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山东设计院”)编制的牛角峪防洪闸设计。 

65.1月24日,张经任漳卫南局副局长。 

66.3月1日,中共中央同意水电部《关于五省一市平原地区边界水利问题的处理原则的报告》。 

67.3月12~14日,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中南局书记金明邀集河北省长刘子厚、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在郑州、南乐协商达成《冀、豫边界水利问题郑州磋商纪要》。 

68.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山东省范县主持会议,研究解决引黄灌溉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 

69.3月,山东省武城县恩县洼滞洪区牛角峪退水闸工程动工兴建。 

70.3月底,共渠渠首闸关闭,停止引黄。 

71.6月3~12日,在山东省副省长栗再温、河北省副省长郭芳共同主持下,河北、山东两省就边界水利问题进行协商。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亲临山东省德州,做了重要指示。至此,涉及两省5个专区14个县的13起水利纠纷(共107个问题)全部得到协商解决。 

72.汛期,四女寺减河两岸大涝,减河大堤扒口数百处。 

1963年

73.2月1日,水电部决定,将漳卫南运河和四女寺减河沿岸冀、鲁、豫三省边界水利问题,交由漳卫南局统一管理。 

74.3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卫河管理处成立。1964年底,由漳卫南局接管。 

75.4月5日,童振铎任漳卫南局副局长。 

76.7月29日,聊城、德州两专署卫运河工程管理局划归漳卫南局领导。10月7日,漳卫南局聊城专区卫运河修防管理处、德州专区卫运河四女寺减河修防管理处成立。年底,增设漳卫南局沧州专署四女寺减河修防管理处、故城县卫运河修防管理段、清河县卫运河修防管理段、无棣县四女寺减河修防管理段。 

77.8月,漳卫南运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全流域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全流域降雨总量106.9亿立方米,洪水总量64.44亿立方米,洪峰流量除漳河外均超过1956年。5日,在建中的岳城水库最高水位达144.73米。10日,漳河左堤闫桥段决口,向外流域跑水近13亿立方米,称勾湾水文站洪峰流量达3240立方米每秒。11日,临清县西冯圈决口。13日11时,在四女寺村西破堤向恩县洼分洪。因洪水过大,漳卫南运河漫溢决口近600处,淹地929.89万亩,倒塌房屋约60万间,死亡近千人。黑龙港地区淹地750亩。党中央、国务院、人民解放军以及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抗洪救灾给予了巨大支援。 

78.10月5日,水电部提出漳卫南运河流域堵口复堤意见:漳河、卫河堤防恢复到1963年汛前的防汛标准,卫运河、四女寺减河按防御1963年最高洪水位进行堵口复堤。 

79.11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河北省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为“一定要根治海河”。 

1964年

80.4月14日,河北、山东两省达成《解决冀、鲁边界水利问题的协议意见》。 

81.6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冀、豫两省领导呈报的《关于解决河南、河北边界水利纠纷问题的协议》做了批示,同意协议内容,希遵照执行。 

沧州地区汛期共降雨13次,累计平均降雨量808毫米。全区积水面积达1068万亩,农作物受灾面积994.68万亩,成灾面积924.76万亩,其中,绝产600万亩。倒塌房屋37万间,死亡93人。 

82.8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中发[64]490号)对解决冀、鲁、豫、皖、苏五省有关边界水利问题的协商意见做出批示,原则同意冀、鲁两省以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为界的意见,同时明确漳卫南局的管辖范围。 

83、汛期,鲁北、冀东南平原地区大涝。其中,德州地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783.5毫米,全区受涝面积917.72万亩,成灾面积797.4万亩。9月30日,水电部就漳卫南局接管漳河、卫河、岳城水库问题向漳卫南局及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发出通知,要求立即研究制定交接计划并办理交接事宜,于10月底前完成交接工作。 

1965年

84.3月4日,漳卫南局下发“统一护堤员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 

85.3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四女寺枢纽工程。 

86.3月,漳卫南局在水电部水文局的协助下,组织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及岳城水库等单位,历时3个月,在德州、安阳两地对漳卫南运河水系洪水预报方案进行第一次汇编汇编。 

87.4月20日,邢台衡水专区修防管理处在临西县先锋镇成立。 

88.5月2日,漳卫南局邯郸专区修防管理处在魏县野胡拐村成立。 

89.6月4日,水电部批准漳卫南局接管恩县洼滞洪区东围堤—陈公堤,范围为牛角峪至侯王庄23公里堤段。 

90.7月16日,漳卫南局德州至浚县(卫河修防处)防汛专用电话线架通。 

91.8月21日,卫运河临清站出现设站以来第一次断流。 

92、11月24日,局长苌宗商调离漳卫南局。 

93.年底,水电部水利电力建设总局(以下简称“水电总局”)卫河疏浚工程局采用挖泥船施工的卫河合河镇至汲县下马营村的第一期清淤工程(长46公里)完工。 

1966年

94.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26日,水电部电示漳卫南局“总理指示:受地震影响的水利工程必须进行仔细检查并提出安全报告”。 

95.3月30日,水电部副部长张含英率领由冀、鲁、豫和漳卫南局派员组成的漳卫河“三五”期间工程安排调查组,开始对漳卫河实地勘查,提出了《漳卫河“三五”期间工程安排调查报告》。 

96、4月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河北省长刘子厚陪同下,视察岳城水库,指出“水库应该是第一防洪,第二灌溉,第三水土保持,要综合经营,一切工程都要这样做”。 

97.4月,童振铎任漳卫南局代局长。 

98.7月27日,国务院以([66]国水电字195号)文批转水电部“关于漳卫南运河防汛问题的报告”。 

99.8月25日,水电部函复岳城水库及河南、河北两省,“遵照周恩来总理4月5日视察水库时的指示及谭震林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同意河北省民有渠、河南省幸福渠渠道段引水能力扩大至100立方米每秒”。 

100.10月6日,漳卫南局规定:堤防绿化收入分配分别按国五队五或国四队六执行。 

101.是年,河南省大旱。豫北地区从1965年1月起至本年冬连续两年少雨,旱情严重。河南省海河流域,1965年成灾面积565.4万亩,1966年成灾面积384.3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9.4%和33.6%。 

1967年

102.3月9日,水电部批准卫河第二期清淤工程,清淤范围自汲县下马营村至浚县圈里村。 

103.3月,恩县洼滞洪区治理工程开工。该工程包括卫运河西郑庄分洪闸、减河牛角峪退水闸等,由德州地区组织施工。西郑庄分洪闸3月开工,9月完成主体工程,该闸共11孔,设计分洪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 

104.11月12日,水电部召开会议,讨论海河院提出的《漳卫河防洪规划(草案)》。 

1968年

105.年初,水电部军管会与交通部军管会共同研究并提出了《卫运河临清至德州段复航规划报告》,建议首先恢复临清、德州的航运,并确定在四女寺枢纽上游58.2公里处(今祝官屯)修建水深5米的船闸。 

106.5月5日,漳卫南局组织山东、河北等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干部,实地勘察漳卫新河庆云桥以下海口段,讨论研究该段扩大治理初步设计,22日结束。 

1969年

107.6月14日,岳城水库向天津市送水1.45亿立方米,历时十六天。 

1970年

108.2月3日,岳城水库管理处成立,受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 

109.6月20日,水电部军管会“责成水电部十三局革命委员会对漳卫南局实行统一领导”,6月26日,十三局正式接管漳卫南局。11月7日,漳卫南局撤消。在十三局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设立河道组。 

110.9月,十三局利用机械施工力量进行埕口以下至海口段10.66公里的施工。1971年6月该项工程完成。 

1971年

111.3月14日,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十三局军管会”)根据水电部指示,在德州召开“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水电部、交通部的代表及冀、鲁、豫三省水利部门负责人。 

112.6月,十三局完成漳卫新河海口段疏浚工程。 

113.7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主持召开冀、鲁、豫、京、津五省市根治海河工程座谈会,确定1972年开始对卫运河、漳卫新河进行扩大治理。 

114.9月4日,岳城水库最高蓄水位达到149.08米,为建库以来最高水位。 

115.9月22日,根据水电部的意见,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漳卫河领导小组”)在德州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至1976年,漳卫河领导小组共举行11次会议。 

116.10月6日,国家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建委”)批准水电部“关于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的报告”。 

117.10月上旬,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工程之一的漳卫新河工程开工。 

118.10月,漳卫新河辛集挡潮蓄水闸动工兴建,老闸拆除。1973年竣工。 

119.11月,漳卫新河庆云拦河蓄水闸动工兴建,庆云老闸拆除。1972年11月,拦河闸主体工程竣工,1973年7月1日竣工。 

120.12月27日,水电部向漳卫南运河沿河各省下发了《关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所属管理处、段分别划归所在省管理问题的通知》,除四女寺枢纽管理处外的漳卫南局所属修防管理处分别划归所在省领导和管理。 

121.漳卫新河吴桥拦河蓄水闸动工兴建。1972年11月15日竣工。 

1972年

122.1月3日至2月6日,十三局就沿漳卫南运河各修防管理处、段与河南、河北、山东省办理了交接手续。 

123.9月28日,水电部批准由十三局设计院编制的《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并提出初审意见。11月24日,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 

124.10月,四女寺枢纽扩建工程动工兴建,1973年7月竣工。同月,漳卫新河袁桥拦河蓄水闸工程开工,1974年10月竣工。 

125.秋季,漳卫新河德州市七里庄节制闸动工兴建,1973年10月竣工。 

126.11月25日,国务院决定从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黄济津。至1973年2月28日止,天津市九宣闸共收水1.03亿立方米。 

1973年

127.3月20日,漳卫新河王营盘拦河蓄水闸动工兴建。7月1日主体工程完工,9月1日竣工。 

128.5月13日,由人民胜利渠第二次向天津市送水。至6月22日,引黄1.26亿立方米,天津市九宣闸收水1.08亿立方米。 

129.10月6日,十三局撤销生产指挥部河道组,成立河道管理分局(以下简称“十三局河道分局”),负责岳城水库管理处及四女寺枢纽工程管理处及漳卫新河拦河蓄水闸的管理。但岳城水库的人事关系仍隶属邯郸地区。 

130.10月至翌年12月,十三局河道分局先后接管漳卫新河袁桥、吴桥、王营盘、庆云、辛集等五座拦河蓄水闸并成立相应闸管机构。 

1974年

131.2月19日,水电部批复:“同意兴建祝官屯枢纽工程”。4月12日,卫运河祝官屯枢纽工程开工,1977年春竣工。 

1975年

132.3月,岳城水库进行第一次抗震加固工程,7月中旬完工。 

133.10月20日,开始第三次由人民胜利渠引黄济津。至1976年2月15日结束,天津市九宣闸实际收水4.38亿立方米。 

1976年

134.5月,岳城水库主坝和大副坝加高1米,7月竣工。主坝和大副坝加高后,坝顶高程为157.00米。 

135.6月18日,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竣工验收会议在德州召开。国家计委、建委、水电部、十三局和冀、鲁两省及有关省、地、县(市)代表参加了会议。冀、鲁两省人民共同奋战5个春冬,共出工225万人次,国家投资3.058亿元,整治河道388公里,加固新建堤防865公里,完成挖河土方2.14亿立方米,筑堤土方9100万立方米,新建和改建拦河闸10座、铁路桥2座、公路桥和生产桥62座、排灌涵闸和扬水站519座,迁县城一座、村镇209座,河道裁弯15处。 

136.7月15日,水电部在北京召开卫河治理工程设计、施工讨论会,冀、鲁、豫三省水利部门及十三局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137.9月1日,水电部任命张文喜为十三局河道分局局长,戚天成、刘贵福任副局长。 

1977年

138.1月,十三局河道分局在水利部调度中心的协助下,组织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有关单位,在德州第二次修订漳卫南运河水系洪水预报方案。 

139.4月,岳城水库大副坝采取开挖排水明沟工程处理涌砂现象,6月竣工。 

140.6月下旬,沿漳卫新河的沧州、德州地区发生特大沥涝灾害。6~8月份,沧州地区平均降雨量为728毫米,全区农田积水面积921万亩,干部、群众奋起抗灾,减轻了灾情,成灾面积仍有691万亩,倒塌房屋13.8万间,死亡15人。6~9月,德州地区降雨534毫米,宁津、乐陵县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全德州地区涝灾面积达280万亩。8月6日,漳卫新河四女寺泄量为907立方米每秒。8月8日,漳卫新河庆云闸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050立方米每秒。 

141.7月2日,水电部以([77]水电计字117号)文下达“关于冀、鲁、豫三省边界水利矛盾问题的处理意见”。1978年5月,水电部与十三局会同三省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文件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142.12月16日,水电部向豫、冀、鲁三省发出治理卫河的通知。 

1978年

143.1月9日,由水电部、十三局,豫、冀、鲁三省组成的卫河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在德州成立。 

144.1月24日,十三局召开岳城水库征收水费会议,确定“水费按量计征,农业用水每立方米0.25厘,电站用水每立方米0.12厘,调相用水每立方米0.7厘”。 

145.10月,卫河干流治理工程开工。11月,水电部批准《卫河干流治理工程扩大初步设计》(草案),并列入1978年国家基建计划。工程自浚内沟口至徐万仓共计120公里,由冀、鲁、豫三省组织施工,1980年汛前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全部工程1985年竣工,1986年6月通过验收。累计整治河道120公里,填筑加固堤防229公里,完成挖河土方7621万立方米,筑堤土方149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8亿元。 

1979年

146.7月18日,中央防总批准岳城水库新的汛期运用方案。 

147.10月27日,漳卫新河前罗寨拦河蓄水闸动工兴建,1980年11月底竣工。 

1980年

148.4月1日,海委在天津正式成立。 

149.7月中旬,海委副主任董一林等到现场调查处理河南省林县与河北省涉县在浊漳河上的水利矛盾,讨论印发了《关于拆除浊漳河的严重阻水工程安全度汛会议纪要》。 

150.7月下旬,海委副主任董一林等到现场解决邯郸地区的魏县、大名县和安阳地区的内黄县、南乐县边界水利纠纷,讨论印发了《关于解决邯郸、安阳地区边界水利矛盾会议纪要》。 

151.8月27日,水利部下文恢复漳卫南局,受海委领导。由张文喜、王永胜、梁达三、刘支鸿四人负责筹备工作,10月15日,漳卫南局在山东省德州市正式恢复办公。 

152.8月,岳城水库进行了第二次抗震加固工程。1982年12月竣工。 

1981年

153.9月23日,张文喜、韩志民任漳卫南局党委副书记,梁达三、刘支鸿、戚天成任副局长。 

154.10月15日、11月27日,分别由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山东位山、潘庄干渠等三条线路引黄济津。天津市共收水4.47亿立方米。 

155.11月3日,水利部发出《关于岳城水库供水安排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万里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将岳城水库现有蓄水7440万立方米,全部供给河北省邯郸市城市生活和工业使用,待蓄水超过1.0亿立方米时,再向河南省供水。 

156.11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李伯宁视察漳卫南局时,肯定了沧州管理处处提出的“一平四无两化”的堤防管理经验,并在全局推广。 

157.11月18日,漳卫南局决定将馆陶管理处划分为三个单位:保留馆陶管理处,管理邯郸地区内的漳、卫河及卫运河;建立邢台管理处,管理邢台地区的临西、清河两县卫运河;衡水地区故城县管理段划为局直属段。 

158.12月17日,漳卫南局下达《河道堤防管理人员联产计酬责任制试行办法》。 

159.12月19日,经海委批准,漳卫南局从1982年1月1日起,将祝官屯、袁桥、吴桥、王营盘、前罗寨、庆云等六座拦河蓄水闸管理所收归漳卫南局直接领导。 

160.12月31日,海委向水利部报送“对晋、冀、豫三省浊漳河水利问题的报告”,提出“按水利部对水利分级管理的意见,拟在漳卫南局范围内设置专管机构。” 

161.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735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01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72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73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154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68亿立方米。 

1982年

162.8月2日,岳城水库进库洪峰流量2060立方米每秒,经拦蓄后向漳河河道最大下泄流量为500立方米每秒。3日,卫河淇门和共渠刘庄闸合计洪峰流量达1140立方米每秒,5日,卫运河南陶站洪峰流量1370立方米每秒。暴雨过后,岳城水库大副坝下游坝坡出现三处塌坑,岳城香水河节制闸被洪水冲毁。8月6日,卫河元村站洪峰流量1100立方米每秒,为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峰。 

163.9月30日,由河北省漳河线、山东省位临干渠线、潘庄干渠线三条线路引黄、引岳济津。至1983年1月3日结束,天津市九宣闸共收水6.3亿立方米。 

164.汛期,漳卫南运河系平均降雨574毫米,其中漳河539毫米、卫河降雨693毫米、中下游356毫米。漳河观台站最大洪峰流量206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0.16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洪峰流量110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4.85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洪峰流量123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6.25亿立方米。 

1983年

165.2月7日,卫河清淤工程开工。清淤范围上自西孟姜女河入卫河口起,下至老观嘴。由水电部天津院设计,河南省组织施工。 

166.3月,临清引黄入卫闸开工。8月,主体工程竣工。 

167.5月,漳卫南局对水利工程开展的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计划,即“三查三定”工作结束。 

168.10月25日,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初步设计审查会在北京召开,确定大坝加高2.5米。 

169.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44.3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39亿立方米;卫运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66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3.20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147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88亿立方米。 

1984年

170.1月24日,张文喜任漳卫南局党委副书记,李连生任漳卫南局党委副书记、代局长,戚天成、王金玉任副局长,梁达三任总工程师。 

171.3月30日,漳卫南局在德州召开拦河闸统一调度及征收水费座谈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征收卫运河、漳卫新河及南运河水费的实施办法》。4月7日,该办法正式颁布实行。收费标准为自流引水1.5厘/立方米,机械提水1.0厘/立方米。 

172.6月2日,水电部上报国务院《关于河南省林县红旗渠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大队水利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分配极为有限的水资源,需要建立漳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 

173.8月27日,漳卫南运河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理事长梁达三。 

174.11月15日,漳卫南局成立史志编写组,负责编写《海河志》的有关篇章和《漳卫南运河志稿》。1986年完成。 

175.12月,岳城水库以上流域水文自动遥测系统一期工程兴建。1985年7月工程竣工。1989~1990年汛前,建设了第二期工程。 

176.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21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52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93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5.59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199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5.36亿立方米。 

1985年

177.4月11日,水电部以(1985)水电水管字第20号文,规定岳城水库农业用水水费从0.25厘/立方米提高到2.5厘/立方米。 

178.6月8日,海委与水利部基建司签订卫河扩大治理11项尾工工程承包合同,投资600万元,1986年6月完成。 

179.6月29日,国务委员谷牧视察四女寺枢纽工程。 

180.7月25日,岳城水库遭遇10级大风夹带暴雨袭击。 

181.是年,漳卫南局统一按“一平四无两化”标准对各处段堤防管理进行检查验收;1986年对达标管理段开始颁发证书。1990年,漳卫南局决定对达标堤段实行晋级。1992年,漳卫南局制定《漳卫南运河河道工程管理考评办法及标准实施细则》,河道工程标准化管理仍为达标、3、2、1级。1995年,根据水电部颁发的《河道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考评等级仍定为达标、3、2、1级。为推进工程管理正规化、规范化进程,制定了《漳卫南运河水库、枢纽、水闸工程达标晋级管理办法》。把水库、水闸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闸门启闭、观测设施和养护维修等分成7部分内容,以百分进行考评。 

182.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367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40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73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53亿立方米;卫运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58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24亿立方米。 

1986年

183.1月7日,漳卫南局召开首次工程管理技术暨水利经济研讨会,邀请水电部、海委、山东省水利厅、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的7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共70余人。自本年开始,此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 

184.6月,岳城水库被列为全国重点病险水库。 

185.7月21日,漳卫南局决定邢台管理处与故城管理段合并成立邢衡地区管理处,办公地址设在原邢台地区管理处(临西县先锋镇)。 

186.8月30日,李连生任漳卫南局局长。 

187.11月5日,水电部以(1986)水电水管字第5号文,规定岳城水库工业用水每立方米2分,死库容水每立方米3分。 

188.汛期,漳卫南运河流域平均降雨228.4毫米,其中漳河193.5毫米,卫河235.4毫米,中下游321.3毫米。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6.7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15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49.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38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35.3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82亿立方米。 

1987年

189.1月24日,孔祥愈任漳卫南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范兴中任总工程师。 

190.4月10日,漳卫南局与邯郸地区协商岳城水库管理处人事权事宜,确定交漳卫南局统一管理。 

191.5月3日,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聊城管理处“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192.5月21日,中央防总分别给河南、河北、山东三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水利厅发出传真电报,要求抓紧安排漳卫南运河防汛清障工作。 

193.6月1日,中央防总分别给河南、河北两省防指发出传真电报,要求解决岳城水库大坝下游安全区被侵占问题。 

194.7月31日,漳卫南局首批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结束。全局共聘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6人,其中工程技术类191人、会计经济类61人、卫生类4人。首次评聘高级工程师21人。 

195.9月25日,漳卫南局按照水电部部长钱正英提出的对漳卫南运河涵闸(管)实施以合并为主的改造方案,在德州市召开漳卫南运河涵闸(管)规划座谈会。沿漳卫南运河三省及有关地市代表出席了会议。 

196.11月3日,水电部核定漳卫运河中下游治理工程尾工基建投资2200万元。工程从1986年开始,1991年5月10日通过海委主持的终验。 

197.11月15日,岳城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开工。1992年12月,由水电部主持进行竣工验收。 

198.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497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35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41.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46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35.1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17亿立方米。 

1988年

199.1月13日,戚天成任漳卫南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金玉任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孔祥愈、刘德亮、何文垣任党委委员、副局长,范兴中任总工程师。 

200.1月14日,水电部召开漳河分水方案会议,部长钱正英与晋、冀、豫三省负责同志协商,并做了重要讲话。 

201.3月,漳卫南局德州管理处制定规划,逐步将老减河2500亩弃土地上的乔木改种果树,并立即付诸实施。此项工作也称“林改果工程”,从此在全局推广。 

202.10月14日,漳卫南局祝官屯闸管所、聊城管理处被授予“全国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单位”称号。 

203.11月25日,漳卫南局向沿河各地印发《关于严格控制向我局管辖河道、水库排污的通知》。 

204.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110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8.63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22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475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62亿立方米。 

1989年

205.1月17日,海委派检查组检查岳城水库主坝背水坡散浸问题。 

206.1月18日,水利部召开冀、鲁、豫三省审议漳河分水方案会议,部长杨振怀作了会议总结讲话。 

207.3月15日,漳卫南局副局长何文垣调水利部外事司任职。 

208.4月3日,漳卫南局颁发《堤防标准化管理及奖补管理费的试行办法》。 

209.6月3日,国务院向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国发(1989)42号文印发《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漳河水量分配方案请示〉的通知》。 

210.7月1日,漳卫南局局报《漳卫河通讯》正式创刊。 

211.7月7日,漳卫南局局长戚天成陪同水利部水政司司长柯礼聃、海委副主任康文龙、总工姚勤农去晋、冀、豫三省有关市县了解国发(1989)42号文件落实情况。 

212.10月,海委组织海河流域各有关单位进行海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汇编工作,漳卫南局作为主要参加单位进行漳卫南运河使用水文预报方案的汇编工作。至1992年6月完成。 

213.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759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81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84立4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16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393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47亿立方米。 

1990年

214.2月23日,以山崎丈夫为团长的日本国际建筑技术协会代表团一行8人到海委,就漳卫南运河流域防洪调域防洪调域防洪调域防洪调度无线电通讯网建讯网建设通讯网建设进行考察。 

215.4月,漳卫南局在卫运河左、右堤采用TZT-I型自动探测仪电测堤防隐患。 

216.4月7日,漳卫南局颁发《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关于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的若干规定》、《防汛工作管理办法》、《防汛办公室有关防汛调度的通知、命令》及《行滞洪区调度运用实施(方案)办法》。 

217.5月8日,岳城水库大副坝继1976年、1988年两次出现塌坑以后,再次出现坍塌。6月17~19日,海委邀请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南京大坝安全检测中心、天津院及水利部有关司局专家在岳城水库召开大副坝塌坑处理研讨会。 

218.5月,漳卫南局德州地区管理处被水利部确定为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6月29日,漳卫南局德州地区水政监察处正式成立。1991年1月,通过水利部、海委验收,完成试点任务。 

219.6月18日,国家防办下发《关于做好岳城水库安全度汛安排的通知》,要求:“7月1日应开始从河道放水。请于7月10日将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保度汛安全”。漳卫南局令岳城水库7月1日下泄500立方米每秒,随后,漳河右岸陈村险工出现重大险情,经抢护化险为夷。8月6日12时,岳城水库关闸。从7月1日以来,岳城水库共向河道泄水3.97亿立方米。 

220.6月29日,漳卫南局水政处成立,与工程管理处合署办公。 

221.7月,漳卫南局乐陵管理段作为水利工程占地划界确权试点单位。12月,完成试点工作。1991年1月9日,由乐陵市政府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222.7月26日,水利部副部长侯捷,在河北省副省长张润身、海委副主任张挺、漳卫南局局长戚天成等陪同下检查漳河三宗庙、陈村、吴村六坝等工程。27日,侯捷检查卫运河堤防及祝官屯、四女寺枢纽,并在漳卫南局机关听取工作汇报,就有关问题做了指示。 

223.8月27日前后,为纪念漳卫南局恢复十周年,全局广泛开展“知我漳卫南,爱我漳卫南,兴我漳卫南”系列活动。 

224.12月25日,山东省德州地区行政公署发文,颁布《德州地区漳卫河河道堤防管理办法》。 

225.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166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17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12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5.42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494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7.90亿立方米。 

1991年

226.3月14日,海委主任张泽鸿、副主任张挺和漳卫南局局长戚天成,会同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马德全、河北省水利厅厅长郑德明以及有关地(市)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察看了沿漳水事纠纷的现场以及有关工程,形成了《关于解决漳河水事纠纷的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 

227.5月4~7日,漳卫南局邢衡地区水政监察处、聊城地区水政监察处、岳城水库水政监察处成立,邯郸地区水政监察处、沧州地区水政监察处、卫河水政监察处相继成立。 

228.5月,漳卫南局邯郸水政监察处会同魏县防指、司法局、土地局、地方水利部门联合行动,对河北省魏县乔小庄村在漳河左岸滩地上违法修建的六座大型砖窑实行了强制拆除。 

229.6月6日,宋德武任漳卫南局总工程师。 

230.6月16日,水利部副部长严克强、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兴洲等检查岳城水库及漳河、卫运河防汛工作。 

231.8月22日,水利部批复漳河水事工程初步设计。 

232.8月28日,漳卫南局漳河水政水资源处成立。9月4日,在邯郸市正式办公。 

233.11月,漳卫南局德州处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水政工作先进单位。 

234.11月20日,漳卫南局祝官屯闸管所获1991年度水利部综合经营先进单位称号。 

235.11月21日,海委在邯郸市召开漳河(京广铁路以下)治理工程可行性研讨会。1992年5月21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规划总院”)又在邯郸召开“漳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1994年12月20日,水利部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36.12月7日,漳卫南局同意岳城水库作为安阳市第四水厂二期供水工程水源,年供水量4000万立方米。1993年“引岳济安”工程开工,1994年8月竣工。 

237.12月9~12日,海委在济南召开漳河水事协调监督小组成立大会。 

238.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234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0.85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61.2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76.2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60亿立方米。 

1992年

239.1月1日,河北省沧州地区行政公署颁布的《沧州地区漳卫新河河道堤防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240.1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长严克强召集河北、河南两省的代表签定《关于解决漳河水事纠纷的协议书》(简称“1”13协议”)。 

241.1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查勘拟建的引黄入卫济冀工程线路。 

242.1月29日,漳卫南局临清段、武城二段、魏县段、四女寺枢纽管理处、祝官屯枢纽管理所被评为全国水利管理先进单位。 

243.2月14日,漳卫南局制发《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规程》。 

244.4月9~10日,全国水系污染与保护科技情报理事会首届会议在漳卫南局召开。 

245.6月8日,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张根生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到漳卫南局检查《水法》执行情况。 

246.8月3日,漳卫南局在邯郸市召开漳卫南运河穿堤涵闸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安排会,冀、鲁、豫三省水利厅派员参加。按上级决定,以以工代赈形式,用三年时间,采取拆除、合并、加固、重建等措施,解决防汛隐患。 

247.8月4日,水利部批准岳城水库汛期调度运用方案。 

248.8月6日,为缓解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缺水状况,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兴建引黄入卫济冀工程。 

249.8月25日,漳卫南局印发《关于贯彻执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250.9月28日,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在天津主持召开引黄入卫工程领导第一次会议,决定于1993年2月向河北省输送黄河水。 

251.9月29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漳河水事纠纷协调会议,副总理田纪云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昌安主持。会上形成了《国务院漳河协调会议纪要》(国发[1992]132号)。 

252.11月9日,郭本财任漳卫南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253.11月,水利部在海委召开漳河团结治水会议。会上通过漳河上游涉及分水渠道有关工程交接办法,决定成立漳河管理委员会。 

254.12月12日,国家物价局和水利部以[1992]价工字第634号文,规定岳城水库农业用水水价提高到每立方米5厘,工业用水调至每立方米6分。 

255.汛期,漳卫南运河河系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其中漳河、卫河及流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分别为312.1毫米、392.7毫米、355.8毫米。四女寺以下漳卫新河两岸多数站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南运河两岸一般在300毫米以上。漳河最大流量755立方米每秒(8月11日石梁站),观台站(11日)流量247立方米每秒,观台入库水量0.13亿立方米,卫河最大70.5立方米每秒(8月16日淇门刘庄闸站)。元村站汛期最大流量55.8立方米每秒,总径流量1.52亿立方米,临清站总径流量0.54亿立方米。 

1993年

256.1月7日,漳卫南局召开稳定护堤队伍研讨会。 

257.1月,漳卫南局水质监测站获水利部水质监测全优分析室称号。 

258.3月2日,海委漳河上游管理局成立,漳卫南局漳河水政水资源处划归漳河上游管理局。 

259.4月12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向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自动化系统项目提供技术合作会谈纪要”(以下简称“中日技术合作项目”)。漳卫南局防汛调度楼于1994年8月4日破土动工,1995年7月底建成。德州~岳城水库中日技术合作微波通信项目于1995年10月20日正式开通,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主持开通仪式。 

260.7月27日,漳卫南局邢衡地区水政监察处在临西县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依法对卫运河尖庄堤段53间违法修建的房屋实施强行拆除。 

261.9月9~10日,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在河北省沧州市主持召开了引黄入卫工程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河北省副省长顾二熊、山东省副省长王建功等有关同志及漳卫南局局长戚天成参加了会议。 

262.9月1日,漳卫南局下属卫河、邯郸、聊城、邢衡、德州、沧州六个河道管理处更名为河务处。 

同月,海委引黄穿卫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穿卫指挥部”)成立。枢纽工程于10月4日开工,1994年11月3日完成主体工程,11月10日正式通水,1995年5月上旬全部竣工。 

263.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900立方米每秒(为报汛值,以下均为报汛值),径流总量2.04亿立方米(为报汛值,以下均为报汛值)。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138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3.06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60立方米每秒(为报汛值,以下均为报汛值),径流总量2.26立方米。 

1994年

264.1月7日,漳卫南局就漳河京广铁路桥上下游河段出现的非法采沙事件分别致函河北省水利厅、邯郸市人民政府,敦请地方政府予以制止。7月21日,漳卫南局在河北省邯郸市主持召开漳河河道采沙管理工作会议,邯郸、安阳两地(市)及磁县、安阳县、临漳三县政府、水利局等代表出席会议。7月27日,漳卫南局颁发《漳河河道采沙管理办法》。9月1日,安阳、磁县、临漳三县人民政府联合颁布《关于加强漳河河道采沙管理的布告》。 

265.4月,漳卫南局德州河务处德州段被海委列为取水登记试点单位。 

266.4月,漳卫南局沧州处所辖漳卫新河划界确权工作全部完成。经确认,该处所辖漳卫新河总占地8.35万亩,扣除水域、堤防和低洼盐碱地,实有可耕地3.87万亩、宜林地1.94万亩。 

267.5月10日,岳城水库大副坝涌沙问题研讨会在岳城水库管理处召开,就长期根治方案和临时安全度汛措施进行了研讨。 

268.6月29日,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漳卫南运河分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评审。 

269.7月15日,水利部副部长严克强率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漳卫南运河防汛工作。 

270.8月20日,漳卫南局制定《漳卫南运河取水许可登记规则》,明确漳卫南局负责所辖河道内的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并负责办理河道取水许可证发放工作。自此,漳卫南局管辖范围内的取水许可登记工作全面展开。 

271.8月25日,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加固处理研讨会在漳卫南局召开。经过研讨,认为该闸应进行加固处理。随即,由漳卫南局委托天津院对该闸进行加固设计。 

272.8月30日,李福生任漳卫南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委员,赵光为副局长、党委委员。 

273.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66.5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31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426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5.75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356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4.23亿立方米。 

1995年

274.2月12日,水利部在天津召开引黄入卫工作会议。 

275.5月30日,海委颁发《海河流域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细则》的通知”,漳卫南局对所辖范围内的取水实行全额管理。 

276.6月19日,王金玉任漳卫南局党委书记。 

277.6月24日,漳卫南运河下游大面积遭受风暴、冰雹袭击,德州河务处、沧州河务处、四女寺枢纽管理处以及无棣段受灾严重。 

278.7月14日,海委副主任王继章兼任漳卫南局局长。 

279.9月11日,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加固改建工程设计审查会在德州召开。会议由海委副主任张锁柱主持,审查通过天津院和漳卫南局共同编制的《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加固改建工程设计报告》。 

280.9月25日,王继章、李福生任局党委副书记。 

281.1995年,漳卫南局德州河务处被水利部评为全国“二五”普法先进单位。 

282.12月12日,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和节制闸、祝官屯枢纽、袁桥拦河闸通过海委对闸门启闭机的等级评定验收。 

283.汛期,漳河观台站最大流量172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21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最大流量97.5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16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59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2.20亿立方米。 

1996年

284.1月8日,海委批复《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加固改建工程设计报告》。 

285.1月11日,天津院编制的《漳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京广铁路以下河道)》,通过规划总院会同海委主持的审查。5月22日,水利部批准了该初步设计。1996年10月10日开工。 

286.1月18日,《漳卫南运河流域实用防洪预案》通过海委审查。 

287.1月,日本专家会同漳卫南局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漳卫南运河洪水预报系统遥测示范小区”设计。1997年5月建成,6月通过专家验收。 

288.3月16日,四女寺南进洪闸加固改建工程开工。 

289.4月9日,漳卫南局主持召开“引岳济邯”岳城水库取水口工程论证会。引岳济邯工程于1998年8月建成。 

290.4月25日,岳城水库大副坝0+940处横管改建工程开工。6月30日竣工,11月5日通过海委验收。 

291.5月29日,由国家防办、水利部信息中心、海委防汛办公室(以下简称“海委防办”)、大连理工大学、漳卫南局和岳城水库管理处等单位10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漳卫南局《岳城水库实用预报优化调度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 

292.6月,岳城水库在汛前检查中,发现泄洪洞弧形闸门支臂焊缝断裂。6月5日至24日,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监测中心对岳城水库泄洪洞7孔弧形门金属结构及启闭机进行全面安全检测,认为弧形门金属结构存在严重焊接缺陷。7月20日,漳卫南局制定了支臂加固补强和支铰润滑改善紧急措施。7月27日,支臂加固补强工程完工。 

293.8月2日夜间至5日凌晨,受8号强台风的影响,漳卫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其中漳河降雨546毫米,卫河降雨650毫米,中下游降雨455毫米。4日7时,卫河良相坡自然分洪。漳河观台站洪峰流量达851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8.26亿立方米。卫河元村站洪峰流量915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3.26亿立方米。卫运河临清站洪峰流量1840立方米每秒,径流总量17.96亿立方米。13日14时洪峰到达四女寺枢纽流量达1690立方米每秒。15日,漳卫新河辛集闸洪峰流量达1390立方米每秒。16日,洪峰入海。8月19日,洪水归槽。9月12日,漳卫南局召开“96·8”抗洪抢险总结表彰会。 

294.8月8日,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等在海委主任鄂竟平、副主任兼漳卫南局局长王继章及河北省、邯郸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检查岳城水库防汛工作。 

295.8月11日,山东省副省长韩寓群在漳卫南局局长王继章、德州市负责人陪同下,检查四女寺枢纽及卫运河防汛工作。 

296.8月14日,海委主任鄂竟平等检查漳卫新河无棣县防汛工作。 

297.8月19~20日,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在海委副主任张锁柱、漳卫南局局长王继章及山东省、德州市有关负责人陪同下,检查卫运河、西郑庄分洪闸、四女寺枢纽、漳卫新河等工程的防洪抢险情况。 

298.8月,漳卫南局被评为“全国取水许可管理先进单位”。 

299.10月25日,国家计委、水利部有关部门联合在德州召开漳卫南运河下游枢纽拦河闸供水定价会,对供水成本进行了核定。11月4日,国家计委批复漳卫南局所属拦河闸供水价为每立方米2分。分两步实施,1996年11月15日后引水为每立方米1.4分,第二步在1997年择机到位。 

300.10月29日,贾乃升任漳卫南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翟学军任漳卫南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301.10月30日,经统计,本年洪水共造成各类险情1518处,其中决口漫溢1处,散浸538处,穿堤建筑物出险307座,塌陷252处,管涌176处,塌陷裂缝132处,险工出险111座。按河道统计,漳河出险584处,卫河(共渠)出险626处,卫运河出险91处,漳卫新河出险217处。 

302.10月,海委责成天津院会同漳卫南局组成6个工作组,分赴岳城水库及各河段进行调查研究,为漳卫南运河治理做前期工作。 

303.12月14日,国家计委同意漳卫南局从1997年1月1日起对通过四女寺、袁桥、辛集三座水利闸桥的车辆收取水利闸桥维护费。 

304.到12月底,漳卫南局所辖堤防上共有护堤队组201个、护堤员2910人。 

 
     
     
     
     
  编辑: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