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河系文化 > 治水人物
李光地(古代)
  时间:2006-08-14 09:46:00 来源:漳卫南运河网  
     

 

李光地 生卒年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直隶巡抚,尽心于农田水利。因为漳河、滹沱河、易水洪水泛滥,次年皇帝诏命他疏导漳河由南运河入海,以减轻滹沱河洪水的威胁。他上书皇帝:漳河分为3支,一支从大名经过魏县、元城至山东省馆陶入卫河进入南运河;一支是老漳河,从邱县经南宫及青县,与完固口合,到鲍家嘴入南运河;一支是小漳河,从邱县经广宗、巨鹿入滏阳河,又经束鹿、冀州入滹沱河,由衡水出完固口又分两支,小支与老漳河合流入南运河,大支经河间、大城、静海入子牙河进而入淀。入卫河的那支及老漳河基流很小,适宜疏浚;出完固口的小支,应筑堤逼水入大支,使大支水运畅通;另外在阎二庄开挖新河,因为子牙河连年泛滥,河间以北、静海以南均遭洪灾。三十九年康熙命李光地主持在该河两岸筑长堤,西接大城,东连静海;又开挖新河,引水入淀由于下游水流通畅,消除了水灾。堤防工程竣工后,他又请求开沿岸各州县水田,引漳、滏、滹沱等河河水灌溉。次年,永定河工程开工,自郭家务、柳岔口拓宽挖深河道,并修筑堤岸。四十一年,所属州县大规模兴修水利,近山的开沟引泉,近河的引流入渠,距离地上水源较远的挖井提水灌溉农田。这一时期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得到大发展。

 
     
     
  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