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河系文化 > 名胜古迹
因运河而兴盛的古老城市三 天津
  时间:2014-04-20 09:19:00 来源:漳卫南运河网  
     

 

天津濒临渤海,地处九河下梢,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的兴起源于本地丰富的盐业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相对一些大的经济都会如:北京、上海等,天津的兴盛要稍晚一些,直到明清两代才因漕运、海运及盐业的发展而逐渐繁荣起来,应该说漕运为天津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基础。

天津在金代,因为漕运及盐业的早期开发,在三岔河口一带形成了市区的最初聚落,并被称为为直沽寨(简称“直沽”),这是天津成为漕运重要枢纽的萌芽阶段。这时运河船只运送的物品以军粮为主,当时从河南、山东、河北一带运往中都(北京市)的军粮必经直沽转运,因此其军事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常年有重兵把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到了明清两代天津已逐步向商业化城市进行转变了,这一时期海运与漕运的繁荣加快了天津的商业化进程,在明代南方贩往北方的货物多以漕运的方式途经天津,其规模非常大,据明史《食货志·漕运》记载:“粮艘、商船鱼贯而进,殆无虚日”。运船所载的货物品种也非常丰富,诸如福建地区的糖、茶叶、海产品、木材、干鲜货,江浙的丝绸、布匹、绍酒、锡箔、竹子,江西的陶瓷制品,直隶地区粮食、棉花、水果等。这些货物除部分进入到天津本地的市场,更多的则是通过天津转以陆路的方式运往河间及其他地区进行销售或再次转贩。天津的集市在这时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市场上呈现出“百货倍于往时”的景象(《续文献通考》卷18《征榷考》),在明成化以前,天津原有宝家集、仁厚集、货泉集、富有集,到了弘治六年,在天津的周边又增设了通济集、丰乐集、水丰集、宫前集、安西集,天津由此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明末由于战争原因漕运一度中止,这也使得天津的商业由盛而衰,但时间并不长,清执政后又恢复了之前的漕运制度,“康乾盛世”时天津的商业继续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时天津的繁华程度已经超越了明代,天津三岔河口一带“帆樯络绎,水手如云”(《津门保甲图说》),漕运景象也是“河路码头买卖广,繁华热闹胜两江”。(《津门杂技》),天津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从这时起天津完成了由军事重镇到经济大都会的转型。

应该说漕运的兴起对天津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从清代开始解禁了“海运”,运河的运输功能被逐渐消弱,但是大运河的作用早已不局限于漕运本身,转而成为了沟通南北经济及文化的重要通道,这也为天津继而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