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腹地,有清漳、浊漳二源,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流域面积18200平方公里,上游大部队处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
漳河观台以上段,两岸地势陡峻,河谷狭窄,水流曲折迂回,其间,有赤壁、候壁、天桥段等处天然跌障。河道出观台后进入丘地区,岳城水库以下为平原,至馆陶县徐万仓处与卫河汇流后入卫运河。漳河是一条游荡型河道,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从明朝(公元1368年)至1942年的575年中,较大改道有50次之多,决口次数数不胜数。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漳河的整治。1958年开始,陆续在漳河上游建成大、中、小水库159座,总库容达23亿立米,其中,岳城水库规模最大,库容达12.2亿立米,较好地控制了山区洪水,并充分发挥了调蓄作用。
岳城水库以下,漳河长119公里。建国后40多年中,多次进行大堤加高培厚,修险固滩。1996年,水利部正式批准了漳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目前漳河治理工程正在进行,工程完成后,配合岳城水库三级控制运用,河道设计行洪能力申桥分洪口门以上为3000秒立米,以下为1500秒立米,向大名泛区分洪1500秒立米,左堤超高2米,右堤提高1米,堤顶宽均为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