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号破子
赋尽三都左太冲。当年偏说邺都雄。如今别唱安阳好,胜日佳时一醉同。
安阳好
安阳好,形胜魏西州。曼衍山河环故国,升平歌鼓沸高楼。和气镇飞浮。
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安阳,多好的故乡,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曼衍的山川环绕着故国,风光旖旎的大运河帆樯林立,百姓康阜,歌吹沸天,祥和之气有飞云为证。烟笼画陌,窗映远山,竹间门巷,绿水潺潺。这样清幽的山河,这样丰饶的田地,一千年前的韩琦,此刻绝不仅仅在抒写对家乡的热爱,所谓“安阳”,在他的心目中,是祖国的缩影和代称。
流经河南安阳的大运河永济渠段,最初是在东汉末年由曹操开凿白沟(今卫河偏西)。隋朝炀帝时期利用曹魏旧渠引沁水开凿永济渠,总长约二千多里,成为隋、唐、宋、元时期运输军需粮饷的主要交通干线。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段,经汲县、过滑县、沿内黄北上,与今卫河的流向有所重叠。
“运河养育了沿河的城市。运河对于它身边的这些城市来说,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对于运河沿岸的城市市民来说,运河确实与他们密不可分。运河之水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内心之中。”⑴
安阳好,作者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出将入相的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为相十载,有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
有一点需要说明,韩琦所用词牌《安阳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调名,而是出于韩琦兴之所致,改《忆江南》调而成。韩琦是个大政治家,写诗填词对他来说只是生活中的小小点缀,所以他以为大可不必依韵填词,谨守宫商。此处也可以看到运河文化滋润的北宋王朝不受拘泥灵活现实的文风,略见一斑。
河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
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是三国时东吴乔公的两位绝色美丽的女儿。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曹操在邺都建造了一座壮丽的铜雀台,准备在并吞东吴以后,把“二乔”占为己有,铜雀台这座豪华建筑,是为藏娇之用。一场东南风,火烧赤壁,铜雀台从此寂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以曹操造铜雀台准备收纳“二乔”作为对周瑜的激将法。 铜雀台所在的位置就是曹操经营的邺都,就是安阳古都的一部分。邺都在今安阳市区以北约20公里,在河北省临漳县的邺镇。在春秋齐桓公时已经筑城,《管子》有:“筑五鹿、中牟、邺”,邺即是。战国时邺属魏国。《太平寰宇记》记载:“魏文侯出征,西门豹守邺,即魏都也。”邺都在战国时曾作为魏国的国都,并且有一位名叫西门豹的著名县令。西门豹的故事是非常生动的,《史记》特地为他写了一篇。西门豹修治漳河水利,在漳河开了12条渠道,引水灌田,邺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所谓“亩收一钟”,一钟为六石四斗,在当时已算高产。从魏文侯到魏襄王,一位名叫史起的到邺县作县令,又在西门豹所修水利的基础上重修改建,提高了漳水的灌溉效益,这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上所说的:“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后。”邺都才从此成为一个富足的都城。
“运河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同时滋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还给我们智慧让我们去思考城市的发展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新的问题,让我们有智慧有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⑵。
在安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哺育了许多名人贤士。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升相,妇好女将军挂帅,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武王伐纣,西门豹治邺,苏秦洹上受印,蔺相如出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扁鹊伏道遇害,项羽破釜沉舟,曹操发迹古邺城,农民义军雄居瓦岗寨,宋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岳飞精忠报国传千古等,一辈辈,一代代名士先贤激励着我们。
大运河滋养下的安阳古都因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殷商到北宋,曾经出过五位宰相,每一位都留下了古迹,因而使名胜古迹显得更丰富多彩。第一位是殷商宰相傅说,他辅佐武丁治理国政,殷商因而获得很大发展。他微贱时曾以山岩为家,此岩位于林县石板岩以南,今称:王相岩。战国时,苏秦主张联横,曾为六国宰相,安阳市西郊柴库村有苏秦拜相台,台址尚存。战国时,赵国的著名宰相蔺相如,他在强秦面前毫不畏缩,是“完壁归赵”的名相,大将廉颇,曾向他“负荆请罪”,今安阳市西水冶镇附近有蔺相如故里,现在已发掘出了他的故居屋基。南北朝时代东魏宰相高欢,他起兵讨伐杀害北魏孝庄帝的尔朱兆,以少敌多,在韩陵山获得大胜,全歼尔朱兆,因而在安阳县韩陵山建定国寺,为安阳八景之一。又在邺城建仙都苑,在林县林虑山建避暑宫,均负盛名。北宋宰相韩琦,是仁宗、英宗和神宗的三朝宰相。今安阳古城内有韩琦庙、昼锦堂和三绝碑等古迹。
安阳也出过不少武将,前面已提及的武丁的王后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将军,妇好墓现在在殷墟博物苑中。另一位著名的将军是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他的故里汤阴在安阳市南,城内有宏大壮丽的岳飞庙,庙前两侧八字墙上分别镌忠、孝二大字,山门石阶下跪着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具铁像,高台两侧悬一副对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旈临座上,看今日将军。”全庙苍松翠柏,布置辉煌。此外,汤阴城东还有岳飞故里及岳飞先茔,都尚有故迹可寻。
2007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对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因隋唐时期开凿兴建并使用的大运河永济渠段经过安阳市境内,安阳作为大运河河南段的重要地段也被列入预备名单,有望再增加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工的运河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人民开拓了规模不等、难以统计的运河。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深刻感受和认识到运河的文化意义。“运河不仅哺育了沿河城市,也赋予了这些城市独特的精神和气质。”⑶ (郭爱民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