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女寺船闸 品流动的文化
|
正值八月,秋高气爽,风清云淡,天空湛蓝如洗,水面波光潋滟,两岸树木葱茏,野花恣意盛开。远处的庄稼连成一片漫无边际的青纱帐,玉米开花秀穗,棉花结铃吐絮,生机勃勃,丰收在望。屹立于卫运河末端、南运河始端的四女寺枢纽船闸透出厚重的历史印记,与天地美景浑然一体,形成一幅和谐静美的迷人画卷。
站在闸尾,回望来路,“干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 纤夫号子传十里,漫河船只舟如梭 ”的昔日运河盛景依稀可见。德州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城市,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 四女寺枢纽船闸是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的重要节点,因位于德州市武城县的千年古镇四女寺镇而得名。
船闸闸首上方深厚雄健、气势磅礴的两个大字——“船闸”格外醒目。这是1959年10月,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被毛泽东誉为 “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的舒同在视察四女寺水利枢纽时所题写。
四女寺枢纽船闸建于1958年,为连接南运河与卫运河的航道枢纽,可通过400~1000吨船队。闸室为"U"型,闸室总长210米,宽15.4米。上下闸首均为人字形钢闸门,装有人力、电动两用卷扬式启闭机。自1958年船闸建成投入使用,至1974年断航,该船闸过闸船只10.70万只,运输货物902万吨。
2013年7月,四女寺枢纽入选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为有效保护船闸,弘扬运河文化,四女寺局成立文物保护办公室,主动与文物部门对接,结合文物保护与工程管理,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水行政联合执法机制。
2017年,国家投资对四女寺枢纽船闸进行保护与展示工程修缮。工程项目为船闸本体保护修缮、河道清淤疏浚和岸坡修复工程。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前提下,对船闸导航架、闸首、闸室、操作室墙体进行加固和修复,重新安装操作室门窗,补配护木、系船椿、灯柱、水泥望柱与金属栏杆。清淤疏浚河道,恢复河床,修复护坡、海墁,清除岸边垃圾杂草,对船闸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曾经锈迹斑驳的老船闸修复之后焕然一新,重现生机,再次成为大运河上的特色景观。向世人展现水利枢纽防洪、除涝、航运、灌溉的多功能性和规划的科学性,同时传承了大运河文化基因,让水利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又真切感受到四女寺水利枢纽的水文化精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丰富的水土资源,四女寺枢纽船闸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凤凰涅槃,展翅高飞!(四女寺局 王丽苹)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