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海委持续深入抓好防汛备汛工作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5-06-20 14:54:41 来源:海河水利委员会
打印
     

 

海河流域进入汛期以来,海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锚定“四不”目标,落实落细防御措施,坚守防汛“第一线”,履职尽责担使命,以实际行动守护流域安澜,为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超前谋划部署 全面压实防汛备汛责任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防总、水利部防汛工作部署,组织召开海河防总工作会、海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等防汛备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着力完善责任体系,明确属地主体责任,及时调整更新海河防总组成人员,以海河防总名义向社会通报流域28处国家蓄滞洪区市、县两级行政责任人88名;强化水毁修复管理,15项直属工程水毁修复及应急度汛项目汛前均已完工;修订《海委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更新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树牢底线思维 夯实防汛抗旱基础防线
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组织编制《2025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并获水利部批复,更新完善流域各河系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审核年度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强化预案可操作性,组织制定流域应急水量调度方案,编制旱情简报,提高干旱预警能力。
细化梳理防洪工程关键技术指标。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流域各地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工程技术指标相应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摸清工程底数,对流域151座大中型水库及9座病险水库度汛技术指标、130个河段现状行洪能力、28个蓄滞洪区基础信息进行复核更新,为防汛调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狠抓工程安全度汛。组织开展委直属工程汛前检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细化度汛措施,组织责任单位针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工程安全度汛。严格落实水库汛限水位管控要求,目前流域34座大型水库水位均未超汛限。压实属地责任,督促流域相关省市落实病险水库主汛期空库运行要求,372项在建工程落实安全度汛责任、方案和相关措施,健全小型水库实时报汛机制。充分发挥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指导督促地方完成246个阻水片林等问题清理整治。
锚定实战需求 开展防洪“四预”能力提升建设
初步建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水文监测感知体系。持续加强现代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建成海委监测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多元监测感知实时可视。接入风云4号、葵花9号气象卫星及19部天气雷达、7部测雨雷达,实现全流域监测预报预警全过程一体化可视管理。建成海河流域首个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都衙水文站,率先实现流域“四预”功能。
加快建设防洪“四预”系统。根据水利部建设试点河流防洪“四预”系统要求,自2021年起推进永定河防洪“四预”系统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8月,围绕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14条河流水系防洪“四预”能力提升建设工作要求,选定漳河流域和大清河中下游为试点河段,进一步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数据底板、构建模型平台、强化知识平台,初步建成漳河、大清河中下游防洪“四预”系统,为防洪调度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扎实开展防洪演练。海委依托漳卫河防洪“四预”系统,对“21·7”洪水降雨过程进行随机放大,开展雨水情监测预报,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水工程“正向—逆向—正向”调度推演、三维场景展示及淹没风险分析预警,实战化模拟漳河现状工程体系在极端暴雨情况下的洪水防御过程,有效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完善机制的预期目标。指导委直属单位和流域内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洪演练,切实提升流域防汛抗洪协同配合和实战水平。
加强统筹协调 持续强化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
深入推进蓄滞洪区建设。组织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针对蓄滞洪区进退洪设施、围堤隔堤、安全区建设定期开展调度,加快推进流域25处国家蓄滞洪区建设。
持续夯实蓄滞洪区基础工作。完成黄庄洼等14处蓄滞洪区划界工作,启动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修编,组织开展疑似遥感图斑复核,推动违法违规项目整治,维护行蓄洪空间,推进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为防洪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下一步,海委将继续密切监视雨水情、工情,严格值班值守,做好全面充分准备,切实掌握防汛抗灾主动权,全力以赴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用实际行动守护海河流域安澜。(防御处供稿)
 
     
     
     
     
  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