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修渠险被罢官
|
红旗渠开工不久,全国进行“百日休整”,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停工下马。杨贵一方面下令红旗渠全线停工,另一方面决意开凿青年洞。谁料到这个因地制宜的正确决策却给他带来了差点被撤职的政治风险。 196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河南新乡七里营蹲点调研,意在纠正“大跃进”以来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左”的偏差。地委有人趁机向谭震林告状,说林县只顾高举红旗,不顾群众死活,全国经济困难,都在“百日休整”,林县跟中央唱对台戏,还在大修红旗渠,弄得老百姓没饭吃,饿得把树皮都剥光了,比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还苛刻…… 谭震林本来就对大跃进中出现的“五风”[注]忧心忡忡,闻听之后感到林县的问题非常严重,在大会上严厉地批评了林县,声称要撤杨贵的职。参加会议的林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路加林辨解了几句,立马被撤了职。谭震林指示地委,立即召开各县县委书记开会,抓住林县这个典型,彻底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 7月15日,在河南新乡豫北宾馆召开的会议上,中央、中南局、河南省委的领导参加,与会的省、地、县干部都为杨贵捏了一把汗。 杨贵在战争年代养成了宁折不弯的犟脾气,他知道自己躲不过,主动站起来发言。他陈述了林县千百年来的缺水之苦,修建红旗渠是改变林县面貌的根本大计。总干渠一期工程已经通水,漳河水流到了林县的边界,全县人民修渠热情高涨。他汇报了林县县委贯彻落实中央“百日休整”的指示,红旗渠工程整体上停工,绝大部分民工下山回队休整,只留下300人开凿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林县县、社、队三级有几千万斤储备粮,绝不像有人说的林县因修渠闹得群众没饭吃,把树皮都剥光了。 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得长不出庄稼、十几万人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自然灾害是事实,但是都坐着等老天爷恩赐,战胜不了灾害。那样的话,自己的乌纱帽保住了,可遭罪的还是老百姓!困难时期,为什么我们还赶着要修红旗渠呀,因为林县确实太缺水了。千百年来,林县人想水盼水,共产党来了,群众的愿望才变成了现实。尽快建渠引水,是为干渴的林县人民群众着想,是为了子孙后代。我说的情况都是事实,经得起调查。如果不调查清楚就这样处分我们,我作为一个党员,有权利直接向党中央、向毛主席反映!” 久经沙场的谭震林是何等的襟胸和气魄,他一直平心静气地听完杨贵的发言,感到事情蹊跷。会后,谭震林立即派调查组到林县调查,结果是杨贵讲的都是实情。谭震林恍然大悟,当场表态:修,红旗渠继续修!立即指示地委恢复了路加林林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职务,表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的博大胸怀!此后,谭震林一直支持林县红旗渠建设,并在“文革”中竭力保护杨贵。 正是因为老革命家谭震林的高风亮节,胸怀坦荡,在那政治挂帅的年代,使杨贵和红旗渠都躲过了一劫。
注: 五风:指在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大办农田水利、人民公社化中所泛起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五股风。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