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坚持开凿青年洞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2-04-25 09:52:06 来源:漳河上游管理局
打印
     

 

 

以青年洞为核心的红旗渠景区现为5A级景区,一年四季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断。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坚持开凿青年洞时,杨贵承受着怎样的风险,展现了怎样的担当。

1960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二期工程河口至穆家庄段开工。一期工程试通水成功,极大地振奋了民工的精神,全县人民修渠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持续的自然灾害,“大跃进”运动,以及国际上美苏等反华势力的“卡脖子”,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粮食紧张和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11月,中央发出通知,全国实行“百日休整”,基本建设项目全部下马。地委命令红旗渠工程必须停工。

一边是全县人民高涨的修渠热情,一边是上级机关严令停工,是停,还是干?林县县委面临艰难抉择。杨贵说:“县委应该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根据林县的实际统筹兼顾。林县有困难是有困难,但林县有三千万斤储备粮,群众修渠积极性很高。中央指示要执行,红旗渠工程也不能停,否则无法向人民交待。二期工程的咽喉是开凿600多米的隧洞,用人不多。咱们可以采取折中办法,二期工程暂时停工,绝大多数民工下山回生产队休整,留几百名青壮劳力,饭尽吃,活尽干,啃下这块硬骨头。”

杨贵所说的隧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狼牙山的悬崖绝壁上,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总指挥部从全县抽调了300多名男女青年组成了突击队,开凿狼牙山隧洞。

地委为监督红旗渠工程停工下马,经常派专人专车来检查。民工们为了应对检查,在山崖上安置了观察哨,一旦发现检查车辆来了,立即摆动红旗,施工马上停下来。汽车开不上悬崖,检查人员在山谷里看看静悄悄的,便坐车走了。观察哨再挥动绿旗,工地又开始了打钎凿石。

狼牙山全是绛紫色石英砂岩,坚硬如钢,一锤下去,岩石上只留下一个白点,最初一个工作面日进度仅为0.3米,大家边干边摸索,想方设法加快掘进速度。300多民工分成七个突击队,其中两个突击队从洞的两头打,五个突击队从洞东侧外壁的悬崖上凿开五个旁洞,工作面增加到十二个。民工们还发明了新爆破法,每个工作面的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8米。

除夕到了,掘进最快的一、二号工作面就要贯通了,小伙子们谁也不肯下山回家过年,非要在大年初一前凿通这段坚硬的岩石。辛丑年春节的黎明来临时,一、二号作业面贯通了。

经过500天的苦战,一条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纵坡1/1500的隧洞终于凿通了。为了纪念300多名青年的坚持和贡献,人们把隧洞命名为“青年洞”。

凿通青年洞为红旗渠赢得了历史机遇。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创造性地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在国家困难时期,全国基建工程全都下马的大背景下,顶着种种压力坚持开凿青年洞,决策准确对接了林县发展所需、人民所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一心为民,锐意进取、敢于担当。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