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浊漳南源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19-06-28 15:30:34 来源:漳河上游管理局
打印
     

 

浊漳河南源,发源于山西省长子县西部石哲镇太岳山支脉方山东麓发鸠山西的圪洞沟。河流东向流,经申村出山进入上党盆地,折为东北向流,在北李末村出长子县境,经上党区(原长治县)进入潞州区(原郊区、城区),途纳西堡河、苏里河、丹河、陶清河、岚河、石子河、绛河,进入漳泽水库库区。出漳泽水库蜿蜒北流,进入潞城区、襄垣县,在襄垣县古韩镇甘村与浊漳西源汇合。

图1  襄垣甘村浊漳南源西源汇合处
浊漳河南源主流河道全长104公里(圪洞沟-甘村),流域面积3580平方公里,涉及长治市的长子、上党、壶关、屯留、沁县、潞州、潞城、襄垣8个县(区),流域地形为东、西、南三面高,中北部低,诸河上游多为石山区、土石山区与丘陵,中下游为冲积地带,形成上党盆地。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得比较好,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有45座水库,其中大(II)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37座,申村水库(中型)、漳泽水库(大II)均建于浊漳南源主流上。
浊漳河南源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曾在这一带“尝百草,制耒耜,建耆国”,“教民耕种,始兴稼穑”,古耆国遗址在现长治县黎岭(次级支流黑水河源头)一带。长治市东北郊的老顶山,又称百谷山,是炎帝尝百草创农耕的主要活动地。现老顶山顶建有一尊炎帝铜立像,高39米,重100吨。炎帝全身站立,赤臂披发,身着兽皮树叶,双手捧着一捆谷穗,神态庄严。现存隋代碑刻记载,浊漳河谷地的黎城县柏峪村,是炎帝获嘉禾的源发地。屯留县城西北的老爷山相传是后羿射日之地。长子县因尧帝长子丹朱封地而得名。流域内古建筑众多,长子的法兴寺、崇庆寺,长治市区的上党门、潞安府城皇庙、观音堂,长治县的五凤楼、东泰山庙等,是现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精品,有着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图2  长治老顶山炎帝铜像
发鸠山是神话传说精卫填海衔木石的地方。《山海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缘、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女娃被奉为漳水之神。在发鸠山浊漳南源旁建有灵泉庙,庙前石渎,清泉漫流,庙中供奉炎帝小女儿女娃与她母亲、姐姐三人的金身塑像,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致暴溺。北宋政和年间,祷雨有应,敕封为灵湫庙,百姓祈雨降福,四时祭祀。庙前楹联赞曰:“女娃理水经南纬北神泉汇集出灵湫;漳源泻碧西流东注灌溉上党万顷田。”
今灵湫庙尚存,当地政府修葺管护,成为名胜一景。申村水库更名为精卫湖,以纪念矢志填海、福佑百姓的女娃。
图3  长治八一广场精卫填海雕塑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