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风雨沧桑六十载 奋楫笃行向未来——漳卫南局写在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60周年之际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3-11-20 09:45:58 来源:海河水利委员会
打印
     

 

 

历史在重要节点镌刻永恒,时间在回溯中尤显不凡。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下“一定要根治海河”,开启了海河流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众治水运动,掀起了党领导下的流域治水事业新高潮。跫音嘹亮,激荡回响;不负重托,重任在肩。六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卫南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经历一甲子风雨,漳卫南运河发生沧桑巨变,一代代漳卫南人牢记殷殷嘱托,把“一定要根治海河”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全局之力,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不断书写水利事业的辉煌篇章。

回首往昔,岁月峥嵘,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鏖战——六十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描绘了岁岁安澜的美好图景

在海河流域,有一条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这就是漳卫南运河。1958年,为解决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农业用水,统一协调三省引黄用水量分配,农业部、水电部联合组建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漳卫南运河各项水利事业从此纳入统一管理、综合治理的轨道。

漳卫南运河上游地处太行山区迎风面,暴雨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1963年8月,漳卫南运河发生特大洪水,这给建局只有短短5年的漳卫南局带来了艰巨挑战。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漳卫南局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汛期收集雨情、工情,进行洪水预报,当好参谋助手,汛后开展洪水调查,收集资料,为漳卫南运河规划治理和防汛工作提供详实数据,流域人民群众治水热情空前高涨。

2016年7月,漳卫河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崔家桥蓄滞洪区启用,岳城水库水位迅速上涨,观台站测报最大流量5200立方米每秒;2021年,漳卫河系遭受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汛,全年发生2次编号洪水,岳城水库10月10日5时达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152.30米,河系内启用8个蓄滞洪区;2023年7月,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及其外围云系影响,漳卫河系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卫河共渠西蓄滞洪区启用,河系防汛形势严峻……面对一次次防汛“大考”,坚毅勇敢的漳卫南人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治水使命,齐心协力与洪水博弈,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防汛安全保卫战,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兴修水利,百年大计。“96·8”洪水后,国家加大了对漳卫南运河防洪工程的投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热潮,先后完成或实施了漳卫新河治理,岳城水库除险加固,牛角峪退水闸、祝官屯枢纽、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卫运河治理,卫河治理等工程,获得了“大禹奖”、全国水利工程文明工地等一个个殊荣,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及堤防和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逐步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漳卫南运河防洪保障能力和工程标准得到显著提升。

历经60年风雨,漳卫南局全体职工与沿河两岸人民群众团结治水,兴利除害,使古老运河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仅防洪抗洪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兼具蓄水、灌溉、输水、发电等功能,为造福两岸人民、服务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涅槃——六十年锐意革新,栉风沐雨、弦歌不辍,谱写了人水和谐的动人诗篇

60年来,一代代漳卫南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将堤防、水闸当作自己的家,细心呵护工程,他们对管理范围内的险工、树木、水沟浪窝,甚至闸门上的每一颗螺丝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却总是忘记自己与家人的生日;他们时常对周围乡村的群众护堤员嘘寒问暖,却无暇顾及身边的子女和远方的父母;他们与当地群众一同在堤防上植树种草,却无暇顾及家里那份责任田,任其莺飞草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根深深地扎在了漳卫南运河的堤防、水库、枢纽、水闸,凭借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对职责信念的坚守和大公无私的情怀,将青春的梦想化作动力,助力漳卫南局工程管理水平一次次提升!

谋划治水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

统筹谋划新时期河系防洪减灾顶层设计,为漳卫南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晰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漳卫河“21·7”洪水灾后治理前期工作,以超常规措施、超常规力度扎实有序推进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和数字漳卫河防洪保障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目前,漳河干流岳城水库至徐万仓段治理、漳卫新河达标治理、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和节制闸除险加固、西郑庄分洪闸除险加固可研报告已完成水规总院审查,漳卫新河河口治理可研报告正在审查中。十年间相继完成立项并实施了多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2478万元,当前正在实施的卫河干流治理工程总投资107528万元,是目前海委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基建工程。各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漳卫河系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交出工程运行管护的满意答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漳卫南局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平四无两化”“堤防管理联产承包”等河道管理经验。从2002年开始,历时五年圆满完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局初步建立起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建成了具有漳卫南局特色的科学规范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交出了1个国家级水管单位、7个海委水利工程示范单位、1360公里标准化建设堤防和1302公里堤防、1159公里护堤地的工程管理范围全部完成划界这样一张出色答卷。

2023年,按照水利部、海委工作要求,启动獾害防治专项行动,完成63处獾洞群、1314个獾洞应急整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常态化防治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深入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扎实开展堤防达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专题部署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精细化、信息化、现代化工程管理矩阵。落实全覆盖管理责任,利用“四不两直”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堤防和工程范围内的巡查力度与现场管理,牢牢守住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底线。

同时,乘着智慧水利的东风,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孪生岳城水库先行先试建设,已完成综合决策支持一张图系统、防洪“四预”、工程安全监测等功能研发,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中期评估。

描绘河湖生态复苏的幸福画卷

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精细调度直管的岳城水库、祝官屯枢纽和四女寺枢纽等骨干工程,着力推进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化调度、科学调度,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输水、引黄济津济冀输水重要任务,助力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贯通,助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2022年夏季)圆满完成。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漳河全线贯通和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2023年夏季)补水期间,岳城水库共向下游生态补水4.93亿立方米。先后实施了引岳济津、济淀、济港、济衡、济沧生态调水,累计供水超200亿立方米,穿卫枢纽断面累计过水94.05亿立方米,穿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累计过水30.62亿立方米,发挥了水资源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谱写体制机制法治的崭新篇章

一代代漳卫南人以漳卫南运河作为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平台,扛起水量调配、矛盾调处和对河道实行统一管理的重任,协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水事矛盾纠纷,努力建设漳卫南运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幸福画卷。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碍洪问题整治,共清理整治各类“四乱”问题1734个,清理树障1415万平方米、违建185万平方米,生活及建筑垃圾79万立方米,各类生产生活围堤围埝75万平方米,光伏 5.8 万平方米,河道堤防面貌显著提升,行洪条件明显改善,水事秩序持续向好。严厉打击管辖范围内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漳卫南局水政监察总队、支队、大队与26家市、县两级人民检察院,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漳卫南局各级单位与地方检察机关开展了包括联合巡河、联合清障、联合普法、座谈交流等各类专项行动30余次,运用机制合力解决了卫河、漳卫新河多处违建、树障等由来已久、积弊深重的历史难题。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全局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蝶变——六十年奋楫扬帆,勤耕不辍、笃行致远,交出了浓墨重彩的管理答卷

60年来,漳卫南局职能经历了多次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新的转折、一次新的挑战。在一次次转折与挑战到来时,漳卫南人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已然成为他们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并将这种“习惯”所蕴含的担当精神,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担当的勇气、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的动力与执行力,彰显了漳卫南人对水利事业的忠诚。

党建领航凝聚发展动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压紧压实“一把手”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严肃开展“一把手”集体约谈,全面提升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局党委与局纪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统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成立漳卫南局党校,先后举办3期党校培训班,并持续做好新生力量招考聘用工作,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经济态势持续向善向好。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管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2012年至2023年争取中央水利资金投入41.51亿元;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水资源统一协调机制,为漳卫南局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高度。组织编纂并正式出版了“一史两志三论”(《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局史》《岳城水库志》《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志》《水资源概论》《河道管理通论》《漳卫南运河防汛抢险引论》),推动漳卫南局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精神文明素养,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推出文明创建成果,提振全局干事创业精气神。8人被评为全国水利(电力)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漳卫南局及所属16个单位(部门)先后30余次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单位(集体)称号。在全局系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2020年局机关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局系统16家单位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职工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办公条件、生活环境、职工精神面貌显著改善。不断提升以业务发展需求为主的能力建设,重点提升了工程管理、防汛抢险、通信保障、政务管理、行业监测等5种能力;在配套设施方面重点解决了冬季供暖、职工饮水、老化设备改造等问题。

60年来,漳卫南人将团结、担当、奉献、进取凝结为传统,融汇于血脉、付诸于行动,代代传承,造就了漳卫南局各级单位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工作局面。

从历史的疾风大浪中闯出,向未来的碧海长天驶去。60年来,漳卫南运河治水事业硕果累累,见证着漳卫南运河由泛滥变安澜、土地由贫瘠变富饶、人民由贫困变小康的光辉历程。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坚信,60年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治水之路已经凝聚成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漳卫南局将赓续根治海河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水利部、海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强化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全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夯实事业发展的各方面担起历史重任,扛起时代使命,以一场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交出一份不辱使命、不负时代的优异答卷!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