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河北省“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实施五年成效显著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06-12-26 13:48:02 来源:水信息网
打印
     

 

河北省《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项目实施5年来,国家批准实施并下达资金项目85个,开工建设77个,其中24个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2.7亿元,占下达投资65%,其中国家投资10.3亿元。五年来,项目区建成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0平方公里,完成河流生态恢复建设工程3项;开工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3.7亿元(包括亚行贷款及地方财政),完成管线铺设54公里,土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设备正在安装;27个企业开始点污染源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开始显现,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效。

节水效果显著。项目区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由过去的0.3-0.4提高到0.6-0.7,大部分灌区灌溉综合毛用水定额由实施前的400--500方/亩降为实施后的200--350方/亩 ,已完成的8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在初步运行中发挥明显的节水效益,年节水量1.6亿立方米。张家口、承德两市自2001年开始大幅度压缩高耗水作物的种植,5年时间压缩水稻种植面积13万亩,大大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量。仅此一项,年可节水5200万立方米。

水质有了一定改善。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2005年正式实施以来,效果初显。根据近期调查分析,张家口、承德两市规划范围内的大部分企业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据环保部门监测分析,2005年上半年与2000年相比,官厅水库上游入河废水中COD含量削减了17%;氨氮削减了22%;据《中国环境报》刊登的每周一次全国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结果,目前官厅水库入库八号桥断面的COD浓度已降到Ⅱ类水的标准以下,只是氨氮超标。官厅水库多年来因污染已经停止向北京供水,2003年因水质改善恢复了向北京的供水功能。在面源污染方面,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标准小区年COD排放量1813公斤/平方公里测算,近年在密云水库上游项目区通过造林、整地和梯田建设,年可减少COD排放量606吨,对密云水库能够继续保持Ⅱ类水质水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一是林草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据监测分析,项目区通过治理,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5%以上,17个基本完工的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年均提高11%左右,由治理前的平均不足20%,提高到目前平均50%以上。原来项目区内已绝迹的野兔、狐狸、山鸡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二是保土拦沙、固沙效果显著,2003、2004两年张家口、承德两市规划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基本遏制。监测资料分析,2003年后已治理的项目区年均拦截泥沙达266万吨,拦沙效率达到71.5%以上,其中水平梯田保土率为87.5%~95%,经济林保土率平均为53%,种草保土率为50%,封禁保土率40%。据水文部门监测,2003年入官厅水库泥沙量为55.46万吨,比90年代平均的年入库泥沙200多万吨减少了100多万吨。2004入官厅水库泥沙量不足50万吨。

保证了北京的水源供应。规划的实施使上游规划项目县区农业用水量逐年降低,由规划实施初期不具备输水能力到连续三年实现了向北京的集中输水。2004年和2005年河北省分别向北京直接输水2200万立方米和5020万立方米。通过古北口地表水质监测断面2001-2005年实测资料表明:在流域降雨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潮河流域径流量增加30~40%,这与流域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压缩水稻种植面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等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编辑: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