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历史:顺直水利委员会
|
1917年华北发生大水灾,有104个县受灾,被淹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京汉、京绥铁路多处中断。北洋政府派熊希龄负责水灾善后事宜。1918年3月,在天津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以熊希龄为会长,主要负责海河、黄河流域的水利行政。192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改为华北水利委员会,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委员会主席。1929年明确华北各河湖流域及沿海区域为其管辖范围。1933年修定后的《内政部华北水利委员会章程》再次重申了其工作范围,确定了防洪工程、灌溉工程、航运工程、水力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五项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水利委员会迁至重庆,各项工作被迫停止,至此名存实亡。从其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了水文测验、地形测量等基础工作,并在天津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水工试验室。 (2)编制了《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和《永定河治本计划》。 (3)整治了海河水系各河,主要完成了天津南大堤修筑、天津三岔口裁弯取直、新开河整治、北运河回归故道、青龙湾减河整治、海河放淤等工程。 |
||
编辑:Administra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