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寺枢纽
|
上图为四女寺枢纽 一、基本情况 四女寺枢纽坐落于卫运河末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源头,是重要的防洪控制枢纽。工程由南、北进洪闸、节制闸和船闸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泄洪、排涝、灌溉和航运。 南泄洪闸位于减河入口处,设计流量1500m3/s,校核流量2200m3/s;北闸位于岔河入口处,设计流量2000m3/s,校核流量2800m3/s;节制闸位于南运河入口处,控制南运河泄流量不超过300m3/s。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断流时间增加,南运河失去航运作用,船闸已多年未启用。 南进洪闸1996~1997年除险加固,投资990万元。北进洪闸1999年度汛应急,投资100万元;2000年~2001年度汛应急,节制闸1998年除险加固。 二、技术指标 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5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200m3/s。 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0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800m3/s。 四女寺枢纽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带胸墙开敞式。孔数为3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00m3/s。 四女寺枢纽船闸水闸结构型式为U。孔数为1孔。 三、历史运用 1. 南进洪闸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控制上游洪水宣泄,当恩县洼暴雨致涝时,采取将南进洪闸间歇开启及全关措施,排除内涝积水。平时为解决沿河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63年洪水。 2. 节制闸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控制上游洪水宣泄,平时解决沿河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58年洪水。 下图为四女寺枢纽远景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