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文明创建要巧借新媒体助“微”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14-03-11 17:06:14 来源:合肥文明网
打印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宣传报道工作必须适应“微时代”的特点,不断改进创新,在“微”字上下功夫。(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升级、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字广播的不断创新、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微博、微视、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型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

笔者认为,我们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也要在“微”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微型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其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实时、小众的传播状态,广泛、大众的传播范围,方便、快捷的互动模式,明显、深远传播效果,来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要发挥微型新媒体“微”言大义的引领、示范作用。“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微博2011年3月开通以来,经常发布其平时的生活状态、工作情况、参加爱心活动的感受等,让网友们觉得“高高在上”的道德模范可亲、可敬、可信、可学,2000多万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网友成了他的粉丝。在郭明义微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网民要求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果和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要发挥微型新媒体防“微”杜渐的提醒、倡议作用。“我在中国合肥,我愿意:遵守公共秩序,开车礼让行人,对面来车不开大灯,任何场合排队办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向车外抛物,不乱按喇叭,公共场合不喧哗,上下楼梯、电梯靠右行,尊老爱幼。……”从2013年起,一封简短的网络倡议书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细节虽小,关乎文明”,大量网友通过转发、点评、点赞来为自己和他人提个醒,成为正能量的倡议者、传递者、践行者。

要发挥微型新媒体“微”风细雨的沟通、互动作用。 “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阅此册,但愿能解决二老焦急的心情……”。近日,山东聊城小伙儿张明为父母专门手绘了一本“微信使用说明书”,教会家乡的父母如何与自己沟通,用真情诠释了什么才是孝道,被网友赞誉为“中国好儿子”。“我给总结捎句话”、“两会微直播”成了两会期间微博上的“大热门”,广大网友通过新媒体来关注两会、提出建议,而政府部门通过新媒体来第一时间直播进程、解释政策。微型新媒体已经悄然成为亲朋沟通、官民互动的“连心桥”。

要发挥微型新媒体“微”察秋毫的曝光、监督作用。近年来,“名烟门”、“干爹门”、“手表门”、“开房门”、“艳照门”等频现,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一批贪官也因为微博曝光而“现了原形”; 针对拒不还钱或“人间蒸发”的“老赖”,人民网推出了全国老赖排行榜,公布了失信人的名字、名称、身份和金额等详细情况;江苏无锡、宿迁等地还通过电子显示屏、公交车移动电视等曝光“老赖”,惩戒失信。新媒体已经成为负面曝光的新平台、舆论监督的新载体。我们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来揭丑亮短,对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通过“引火烧身”来监督、整改。

微型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我们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善待、善用、善管”这一新生力量,合理引导大家通过微型新媒体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使其成为传递文明的“播种机”,倡议提醒的“小广播”,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揭短亮丑的“曝光台”,监督监管的“啄木鸟”。(乔磊)

 
     
     
     
     
  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