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文明花开江河美——水利系统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综述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2-11-11 16:51:40 来源:水利部网站
打印
     

 

兴水利、除水害,几代水利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设热潮,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防汛抗旱硬仗,建成了一座又一座重大水利工程,创造了振奋人心的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壮丽篇章。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水利地位逐步提升,作用日益凸显,实现了彪炳史册的跨越。
近年来,水利系统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批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成效突出、群众高度认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单位在水利系统中涌现,谱写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利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的新篇章。
高山流水——政治引领强武装
水利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是举旗铸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国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头脑。
河口黄河河务局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助力、聚焦主业、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治黄业务工作相融合,以创优“党组织活动日历”、创优党建文化阵地、创优“望闻问切诊”党建工作法为切入点,对表对标全国“水利先锋党支部”的四强标准,荣获水利部第一批“水利先锋党支部”、黄委第一批“黄河先锋党支部”、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党员教育基地”等称号。
江苏省连云港市水利局以创建“清润”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党建+文明创建”,把文明创建有效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系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综合绩效考核连续多年位列市直机关第一方阵,成为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排头兵,各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不断提升影响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政治引领深化文明创建,以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内生活质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支部共建、主题党日、党员大家讲、领导干部讲党课、观看先进人物影片、理论知识测试等形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打造“党员突击队”党建品牌,并作为优秀文明创建案例获水利部文明办通报表扬。
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树立了“和谐、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传承、创新、团结、奋进”的单位精神文化,各党支部到安顺场、巴中、遵义、仪陇、阿坝等地重温入党誓词、传承长征精神,组织观看《为了和平》《金刚川》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文明创建促进东风渠水利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河湖公园试点单位”“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通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形成了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
源头活水——践行核心价值观
静水深流离不开源头活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夯实信仰之基,铸牢思想之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持续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方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开展“四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国情、水利发展等宣传教育。2017年以来,江苏水院组织党员分8个批次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浙江省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注重教育实践,通过显示屏、展板、“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举办专题讲座4次;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参与“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最美水利人”“最美治水人”“党员先锋岗”“先锋标兵”等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参与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观赛、文明餐桌等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职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河南省水利厅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水利人”“五比一争”“支部观摩”等多项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文明号”“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环保先锋”“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以及演讲比赛、事迹报告会、基层巡讲等形式,充分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白水鉴心——聚焦主业显成效
高岸深谷,白水鉴心。朴实执着的水利人,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汗水和智慧在青山绿水间发出别样的光芒。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推动大理环洱海生态治理、宁夏星海湖内循环工程等总书记十分关心的项目。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澜湄”合作,进行中国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培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指示精神,在西藏等10个省区、结对帮扶的天津小谋屯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开展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精准帮扶。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积极吸纳就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018—2020年,公司新增就业岗位700个,引进海河英才60人,年上缴税金逾亿元。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文明创建助推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三年来,累计争取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124项,合同额4860万元,创历史新高。有68项科研成果通过结题验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获国家专利42项,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专(编)著11部,主持和参与国标、行标及地标研制28项。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水务局服务民生解民困,系统推进城镇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态节水,创建节水型企业10户、节水型校园52个、节水型机关43个,兑现节水奖励资金300余万元,顺利通过水利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建设现场抽查和资料复核。同时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守住“零伤亡、零事故”防汛底线,荣获全市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面建成城市供水安全网,实现东升、九江“大管水”全覆盖,圆满完成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保障工作,荣获世警会积极贡献集体。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水之坚毅,铸就攻坚克难实干之力。承担完成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及“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在攻克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建设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技术难题中,探索出岩溶峡谷区高坝大库等多项技术体系,建起了以黔中水利枢纽、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黄家湾水利枢纽为代表的多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实现贵州延续了半个世纪“引山岔河之水,灌溉黔中地区良田”的梦想。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形成了以“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精神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建成了当时国内最长的极软岩隧洞、亚洲第一难度系数的大型倒虹吸、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沙漠输水明渠、高寒地区第一座百米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沿线工程被誉为一座水利工程博物馆。
水乳交融——深化群众性创建
精神文明关系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归宿。人民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干群齐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有赖于全社会的参与与奉献,水乳交融,携手共建。
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聚焦社会关注的水务海洋民生事项,做好公众留言处理反馈、防汛防台宣传引导、“夏令热线”“政风行风上线”互动宣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题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诉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水务海洋新媒体服务窗口被评为水务海洋系统“五星级文明窗口”和“治水管海先锋”示范服务点,“上海水务海洋”微信公众号获评“2020年全国水利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传播力排行榜第5名”,并荣获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传媒奖,“上海水务海洋”微信公众号团队获得了“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入围奖。

 

 

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具有浓郁水文化特色的“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学雷锋、“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节水护水·志愿先行”“大美引江·美在书香”等志愿服务,打造“青春引江、公益力量”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利用先进典型展示室、道德讲堂等载体,宣传历届 “最美水利人”,选树宣传“最美引江河人”“引江河好青年”“文明新风户”“最美半边天”,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设职工之家,组织开展夏季“三送”和冬季“送温暖”活动,举办全民性的联欢会、歌咏会、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广播体操比赛等。
山东省水文中心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与莱芜区下水河村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示范行动,投入20万元,建设村文化长廊,对双龙水库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成村民休闲风景区,举办文艺汇演,开展关爱儿童和孤寡老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村民称赞。连续两轮选派3名党员干部任省派“第一书记”,累计投入1051万元,建成水利扶贫产业园、文化广场等民生项目16个。4名同志参加乡村振兴服务队,为脱贫攻坚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水文智慧和力量。
青海省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加强各民族干部职工间的交往交流,多形式创造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青山绿水——把文明写在山川河流
水利系统广大职工干部凝心聚力,久久为功,铁肩担责,促进人水和谐,以水为笔,绘制生态画卷,涵养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智慧,增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让绿色成为水利工作日益鲜明、愈发醒目的底色。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履职尽责、创先争优。承担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水利规划、吴淞江、太浦河、水安全保障规划和调度研究等涉及流域重要规划、重大工程和重大科研工作,为保障流域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个安全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河北省唐山市水利局先后实施南湖、环城水系、惠丰湖、黄台湖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市水生态环境大幅提升。特别是2018年以来,坚持“治用保管”生态理念,倾力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科学谋划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治理、水源涵养及供水等8个方面、153个工程项目,匡算投资175.68亿元。通过全域治水,市主城区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国家和省水质考核的9个断面全面达标。全市740条河流(含山洪沟)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986名,持续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河湖水质脏臭黑以及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系面貌整体好转,初步形成“堤固洪畅、河清湖晏、岸绿景美、管理长效”的治水管水新格局,陡河市区段、长河入选“河北省秀美河湖”。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开展水环境治理,全城水质持续向好”对唐山进行了报道。同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纯洁母亲河”“关爱山川河流——爱水护河”“供水维护”等公益活动。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积极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大庆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水位下降,部分地方干涸沙化。面对已经出现的生态恶化现象,管理处通过科学调度,连续多年有效为湿地补水和泄水,使这里重现了芦苇摇曳、荷花飘香、鹤鸟翔集、鱼蛙相戏的景观。
木本水源——推进水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思,奠定了中华水文化的深厚底蕴。木本水源,一脉相承,水文化建设对提升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意义重大。
黄委水文局紧扣“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共建幸福河”奋斗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入黄河水文发展理念,编印《黄河水文文化手册》《机关岗位行为规范》,建立黄河水文核心价值体系;编制《黄河水文文化发展规划》,把握时代脉搏,勾画文化发展蓝图;编著《水文感动黄河》《守望大河》《九曲风铃》“黄河水文文化三部曲”,真实记录水文改革发展历程,展示水文文化建设丰硕成果;与华侨大学共建“黄河文化研学实践基地”,促进黄河水文文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
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因地制宜特色创建,彰显独特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与水利工程有机结合,在枢纽、水闸、河道等显著位置建设了险工文化公园、治水名人广场和普法广场,在宣传水文化的同时为沿河百姓提供了亲水乐水的好去处。2020年以郑口险工为依托建设的故城运河风情公园作为典型案例入选水利部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以特色文化铸灵魂,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推进水文文化作品创作,成立文化宣传报道小组,深入水文测站、偏远山区和防汛一线,挖掘基层水文人热爱水文、献身水文的感人事迹,先后创作《木兰溪畔的中秋节》《寻找最美水文抗疫者》等200余篇文学作品以保障木兰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背景,策划拍摄《大山里的水文人》《勤学苦练的女汉子》等专题片,歌颂一线水文人,弘扬传播正能量。
江西省水利厅坚持文化传承和水利工作有机融合,以水作文、以文化人,全面提升文化育人功能。“江西水利桂花节”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泰和槎滩陂、抚州千金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打造全省首个大型水利展示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展示馆,成为水文化建设典范。《江西水利之歌》广为传唱,编撰《风景独好》《水乡美色》《五河之秀》《峡江梦圆》《水润万家》等系列丛书。每年与江西日报联合开展“五河杯”文学奖征文评选活动,强力打造水利文学品牌。创办《江西水文化》杂志,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你好,新时代”等专栏,讲好江西水利故事。持续开展水文化走基层活动,不断扩大水利影响。
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按照“千年郑国、百年仪祉”文化品牌的要求,深入挖掘郑国渠和李仪祉文化内涵,编辑出版了《郑国渠》《老龙王》《郑国渠论文集》等书籍;2016年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编制了《郑国渠遗址保护利用方案》,建成了人行步道、碑亭、文化墙,积极推动遗产的保护工作,打造了泾惠灌区的“金名片”。
百年奋斗,以水为基;盛世治水,国泰民安。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必将达成的伟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水利系统各单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结奋进、勇于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明的力量和华彩!
 
     
     
     
     
  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