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今天我们如何学国学?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13-09-02 14:50:56 来源:中国文明网
打印
     

 

饶宗颐(左)与“中信国学大典”书影

国学又一次热起来,连国学私塾都应运而生,一些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进私塾,每日习读《弟子规》《三字经》,个别的甚至放弃国民教育,以国学作为核心课程,“在家教育”孩子,指望国学的熏陶能使他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新人。

本人对国学并无深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大学时,上的是中文系,刚对国学浅尝时,即遇上了西潮来袭。以本人粗浅的学识来看,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停留在个体经验和朴素情感的层次,没有进入形而上的思维境界。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不是与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真正的科学有关?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但没有进一步发展出管理国家与社会的系统理论。中国古代先贤的学说,大多是人生哲学,教导人如何处世,但其中自相矛盾或不合逻辑的地方数不胜数,比如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逻辑上便不能自洽,因为真实的情况是近朱者未必赤也未必不赤,近墨者未必黑也未必不黑。不过,今天的国人只要懂得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去辩析,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学经典未必不可,因为人是文化的动物,我们在这种文化传统中长大,对其具有亲近感。

相对于国学在春秋战国时代后的停滞不前,西学则从同一历史时期(古希腊)开始,在两大领域开疆拓土,一为科学,一为民主,即五四时期所说的赛先生、德先生。其实两位先生来到中国的时间更早,不远推到明代,至少也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从那时起也引出全面学习西方、部分学习西方、全面抵制西方三种意见,在170多年间争吵不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竟然吵架都能吵这么长时间,是不是说明其思维模式出了极大的问题?或者根本就不会思维?

世界上没有一件现代科技产品是由中国思想产生出来的,从汽车、飞机到计算机、手机,所有这些现代科技产品,都是科学的产物,这是科学战胜子不语的地方。今天,我们离开科学已寸步难行。许多国人认为中国没有民主,其实不对,高考按分数录取、任命干部经过酝酿推荐、商品按性价比赢得消费者等等,其实也是民主的原理在起作用。今天,我们离开民主也寸步难行。至今,许多国人仍把科学与民主视为工具,认为人可以操控它们,其实展望自己的一生,再放眼看看世界,就会很容易地明白,科学与民主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与其说人能控制科学与民主,不如说科学与民主早已控制人类。因此,有一种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最终走向统一,其过程中会有一些阶段性存在的东西。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今天如何学国学?本人愿意推荐由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任名誉主编、中信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中信国学大典”,这套国学大典即香港中华书局于2012年重磅推出的“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的简体版。该书系由中信出版社独家版权引进,重新审读校对,重新设计装帧,以全新面貌呈现于大陆读者眼前。全套共50分册,囊括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佛学、医学等各个方面,收罗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经典、史地著作、文学作品、启蒙读物、政论、游记、随笔等共计55种。第一辑共有5册——《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已于今年8月上市。

饶宗颐先生是国宝级学者,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六十余种,发表论文四百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潮流,曾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这套国学大典的学术主创团队包括陈万雄、陈耀南、陈鼓应、单周尧、李焯芬、郑培凯等诸位先生,分别是香港、台湾、大陆的学术名家,他们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度的国际视野、敏锐的现代眼光,同时又置身当代社会、中国现实,他们如何解读我们的国学经典?简化字版的“中信国学大典”是不是会再现在香港面世时获得的“摩登新国学”的名声,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值得期待。(徐永恒《课堂内外》杂志总编辑)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