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护海河安澜 海委奋力答好“八五”普法中期答卷
|
2023年是持续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之年。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完善机制与提质增效并重、品牌打造与举措创新齐抓、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共进,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推动法治实践,有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以法治之力,全力护佑海河安澜,交出了一份优质的“八五”普法中期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理论根基
海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等列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个人“自学”,逐级抓好法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法治意识,提升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的感染力和时效性。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海委系统新录(聘)用人员岗前培训、水行政执法培训、青年宣讲团等培训课程,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法治理论学习,确保入脑入心。
聚焦重点内容,丰富普法形式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水行政执法等重点工作,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切实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氛围。大力推进宪法宣传。海委各级结合“法律六进”,通过放映宪法宣传片、开展宪法知识答题、举办专题讲座、制作专题宣传栏目等方式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举办水行政执法人员和新入职公务员宪法宣誓活动,切实增强干部群众尊崇宪法的自觉意识。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展民法典、“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档案管理、保密、安全生产等与职工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观念和守法意识。扎实开展涉水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依托海委门户网站和《海河水利》杂志设立宣传专栏、专刊,刊发各类普法宣传文章;组织开展水法律法规网络知识答题、宣传片放映以及各类宣传画、宣传标语张贴、悬挂、展示等宣传活动;举办水法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治讲堂等活动,有效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注重普法实效,持续扩大影响
将普法融入水利依法行政全过程。海委系统各级单位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宣传效果,深入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加大以案普法工作力度,在水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结合近年来查处的非法采砂、侵占河道堤防、违法种植等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的执法对象,开展说理式执法。实行海委普法基地认定制度,推进水利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先后建成四女寺水法治文化广场、岳城水库普法基地、潘家口水库普法教育基地、大黑汀水库普法教育基地、独流减河防潮闸普法基地等7处普法基地,普法矩阵初步形成。
强化工作保障,凝聚普法合力
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海委“八五”普法规划中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制定印发普法责任制工作方案和责任清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考核,对照年度普法计划,对水政监察队伍的普法责任落实情况逐级进行量化考核。联合驻地有关单位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通过发放科普材料、实地巡河等,扩大涉水法律法规影响力,利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平台宣讲水法律法规知识,凝聚流域执法工作合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和法律顾问作用,利用援藏帮扶、基层授课、入职培训等契机积极开展普法宣讲,全方位普及水法律常识和知识。
下一步,海委普法工作将按照水利部“八五”普法规划部署,积极开拓思路,多方发力、持续推进,鼓励和引导各级执法队伍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和联合执法向驻地社会普及水法律法规,不断拓展普法深度广度,深入挖掘海河文化并将其融入法治文化,推动流域法治文化蓬勃发展,不断开创水利法治工作新局面。(政法处 黄朴凡)
|
||
编辑:齐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