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杂志|书写幸福海河新篇章 开启乘势而上新征程
|
十年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扎实落实党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党组部署要求,牢记“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初心,切实扛起建设幸福河湖的时代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海河流域水利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强化顶层设计 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实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海河水利承担着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艰巨任务。海委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准确把握流域水安全保障形势,持续完善治水顶层设计,深入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科学谋划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编制《海河流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大清河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方案。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用水安全,编制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等重要规划,印发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资源保障方案,推动签署《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合作框架协议》,逐年编制《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开展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重大专题研究,着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工程建设,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夯实了水安全保障基础。 提升防御能力 筑牢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屏障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气候多变,水系复杂,防汛安全至关重要。海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和海河防总办公室作用,成功应对2016年“7·19”暴雨洪水和“安比”“利奇马”等强台风考验。2021年,海河流域遭遇百年罕见夏秋连汛,面对暴雨洪水严峻考验,海委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流域“一盘棋”思想,与流域各地协同发力、团结抗洪,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一次次防洪胜利的背后,是坚实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支撑。为有效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海委大力推进新一轮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各河系防洪预案,推进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四预”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对流域防洪工作的新要求。持续提升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强化水文气象融合,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卫运河等多条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岳城水库、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顺利完成,卫河干流治理、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漳河控导治理工程获批立项,流域防洪体系不断完善提升。 坚持节水优先 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 海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差,刚性需求强,坚持节约用水、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解决流域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海委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督导流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加强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开展达标建设复核,流域202个县级行政区完成达标建设,流域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缓解流域“人地水”不平衡矛盾,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海委立足流域“二纵六横”水资源配置格局,大力实施跨流域调水工作,构建了东西互补、南北互济、多源联保、丰枯调剂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网络。会同黄委等单位签订《引黄入冀(补淀)供水协议》,构建供用水协作沟通工作平台,协调推进引黄济冀、引黄济津输水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多次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任务。截至2022年7月底,海委直属工程累计供水185.7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供水351亿立方米,引黄入冀供水56.58亿立方米,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与保障。 建设幸福海河 复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海委坚持以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己任,持续强化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和水源保护。加大引滦水资源保护力度,圆满完成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和保护区划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妥善应对浊漳河等突发水污染事件。积极开展生态流量调查评估,建立覆盖流域37个重点河湖在内的生态流量保障制度。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设完成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累计压采地下水逾24.15亿立方米。协调多渠道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重点河湖补水超213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全线水流贯通,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态状况。大力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组织向永定河生态补水超21.52亿立方米,2021年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022年再现全线通水并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逐步完善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实现县域全覆盖,各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 强化治理管理 健全水治理体制机制 海委立足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坚持将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贯穿工作始终,扎实开展小型水库、水闸、农饮安全、山洪灾害等督查检查,全面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水平。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建立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推动河湖管理面貌大幅提升。建立京津冀省际边界河流水行政联合执法巡查机制,推进流域河湖违法陈年积案和省际水事纠纷实现双“清零”。创新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借力检察公益诉讼推进有关单位依法履职。中法、中德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入,水利安全生产多年保持零事故,3个水管单位被评为国家级管理单位。发挥信息化治理管理赋能优势,编制《智慧海河总体方案》《“十四五”数字孪生海河建设方案》,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永定河、数字孪生岳城水库等试点项目建设,建成网信基础建设“六大工程”,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成为推动流域治理管理的新动能。 党建统筹引领 推动单位事业健康发展 良好政治生态是单位事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委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清单+监管+问责”工作机制,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委党组和纪检组沟通协调,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做好水利部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实现委属单位巡察全覆盖。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丰硕。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加强海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通过双向交流、援藏、援疆、扶贫等多渠道培养干部,开展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选拔工作,着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服务管理工作,为流域治水事业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委将携手流域各地持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六条实施路径”,全面落实流域治理管理“四统一”,扎实推进“四个强委”战略,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