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引岳入衡输水工程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是目前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蓄水源地、全国五大湿地恢复工程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衡水湖湿地面积不断退化,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影响。为改善衡水湖湿地生态状况,同时为衡水市开辟新的水源地,解决该市工农业及生态用水问题,海委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引岳入衡输水工程。

  本次输水于2005年11月25日启动,2006年1月1日结束,历时37天,从岳城水库沿民有北干渠流向衡水湖,输水线路全长273公里,涉及邯郸、邢台、衡水三市的14个县。岳城水库放水9700万立方米,衡水湖收水6300万立方米。


海委主任任宪韶视察引岳入衡输水工程

岳城水库民有渠供水

  (二)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率国家防总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检查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2005年5月30日至6月3日,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率领国家防总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到海河流域检查防汛抗旱工作,并对海委近年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近年来海委认真贯彻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在引黄济津、引岳济淀、工程建设与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敬正书强调,海委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认真总结实践治水新思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作。三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水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四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和社会管理能力,努力在立法、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事纠纷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五是集中精力抓好当前的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雨水情测报,认真完善和落实各项防汛预案,扎实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演练等准备工作,妥善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确保安全度汛。


敬正书副部长一行检查西河节制闸

敬正书副部长听取海委工作汇报

  (三)索丽生副部长到海委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9月29日至30日,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到海委视察指导工作,并就做好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海委要围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首要工作目标”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节流开源,南水北调。要大力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加大苦咸水、海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好南水北调来水,把节约下来的水用于回补生态。二是优化配置,科学调度。要优水优用、劣水劣用,优化配置好节约下来的水和外调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要注重围绕生态目标,统筹做好水量调度、防洪调度和防污调度。三是明晰水权,加强管理。水权是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要逐步明晰各河系的初始水权,建立水市场,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四是防治污染,保护水源。要把保护水源地作为防治污染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索丽生副部长检查独流减河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

索丽生副部长视察“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系统”中心

  (四)山西、河北两省向北京市集中输水

  2005年汛后,官厅水库蓄水量达到历史最低点,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为落实2005年度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施目标,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协调小组组织实施了从山西省、河北省集中向北京市输水工作。

  在海委的具体调度管理下,山西册田水库和河北友谊水库、云州水库于2005年10月17日开始向北京官厅水库和白河堡水库输水,河北壶流河水库于10月18日开始向官厅水库放水。11月21日官厅水库收水结束,共收水6680万立方米。12月3日白河堡水库收水结束,共收水2204万立方米。

  (五)海委落实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协商机制取得进展


海河流域水政水资源工作研讨会现场

  为进一步落实《海河流域水协作宣言》及其所确立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协商机制,2005年10月25~27日在山东召开的海河流域水政水资源工作研讨会上,海委与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深入研讨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协商机制”中的有关工作内容,并达成初步一致,这标志着海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协商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六)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第三次汇总会现场

  2005年11月8~9日,海委在天津杨村召开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第三次汇总会,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与会代表在会上汇报了水资源配置初步成果,海委汇总了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成果,并于12月完成流域总体配置初步成果。

  漳河上游水资源规划是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2005年12月13~14日,海委在河南省林州市召开了漳河上游水资源规划工作会,对规划配置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研讨。

  (七)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通过审查

  《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于2005年7月19日在北京通过水利部审查。本规划是全国七大流域第一个组织开展并完成的生态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


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审查会现场

  根据水利部的部署,海委从2002年开始组织开展规划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实践。经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校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并通过多次专家咨询论证,形成了规划报告。该规划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流域生态与环境的演变过程,详细调查和客观评价了流域生态现状,科学制定了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目标和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方案及工程措施,对于指导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当好河流生态代言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奠定科学基础。

  (八)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领导到海委检查指导工作


水利部水资源司领导到海委检查指导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施方案调整工作,更好地完成规划目标,2005年12月3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领导到海委检查指导工作,并就实施方案的调整、永定河上游水量分配及水资源管理、2005年山西省与河北省向北京市集中输水及GEF项目实施等有关工作与海委领导进行了座谈。

  (九)海委领导考察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


考察瀑河下游

  为了解水库水源地的水资源情况,进一步做好“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2005年9月25日~28日,海委领导对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进行考察,并就如何保护好水库水源地、做好水源地保护规划与承德市政府和水务、环保等部门进行座谈。

  (十)漳河上游地区跨省调水工作

  2005年漳河上游持续干旱,下游各灌区用水相继告急。为了缓解旱情,海委漳河上游管理局于5、6、7月分别成功实施了4次跨省调水,共向大跃峰渠输水1150万立方米,向跃进渠输水1110万立方米,向红旗渠输水462万立方米,优化了水资源配置,预防了水事纠纷的发生,缓解了用水紧张状况,满足了各灌区的用水需求,促进了灌区的发展和当地社会稳定。

  (十一)淮委、海委研究落实南水北调东线整体可研复审前有关工作

  为落实水利部调水局关于南水北调东线整体可研审查准备工作会议精神,2005年9月,海委、淮委在天津共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南水北调整体可研复审前各项工作。两委领导要求各承担单位要以南水北调工作大局为重,集中骨干力量,组织落实各项工作,确保按期提交成果。同时要继续加强两委之间的协作,协调好有关各方关系,为南水北调工作创造有利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