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水闸的历史沿革(十一)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0-06-10 15:51:43 来源:
打印
     

 

第六部分  近代西方闸工技术的引进
进入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闸工技术于民国初传入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水闸异军突起,并迅速取得统治地位。
一、遥望港九门闸——我国近代首座钢筋混凝土大型水闸
我国最早引进西方闸工技术,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水闸者,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他于1916年至1921年间,邀请荷兰等国水利专家,先后在南通、如皋、海门等滨海一带建成了遥望港九门闸、会英船闸、合中闸(七门闸)等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闸。
遥望港九门闸,位于江苏南通、如东两县交界处的黄海之滨、遥望港河入海口处(今南通市通州区三余镇恒兴村境)建成于1919年,由荷兰工程师亨利克·特来克设计和督造。闸共9孔,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该闸是我国第一座引进西洋技术,并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建成的大型水闸。
遥望港九闸建成后,对南通、如东两县沿海地区排涝、挡潮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运行,老化损毁严重,于1974年拆除,并在原址建起了一座新的排涝挡潮闸——遥望港闸。
遥望港九门闸旧照

亨利克·特来克

特来克(前排左三)与南通县水利会成员合影
二、潮白河苏庄闸——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拦河大闸
苏庄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苏庄一带的潮白河上,是我国较早引进西方技术建造的规模宏大的拦河大闸,其主要功能是蓄水、泄洪、济运。
1912年,北运河上源潮白河在顺义李遂店(今李遂镇)左岸决口,夺箭杆河南下,循蓟运河入海。为了挽潮白河重归故道,1922年,民国北洋政府华北顺直委员会聘请美国水利工程师勘测设计和主持建设了苏庄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苏庄闸建成于1925年,由建在潮白河主河道上的拦河闸和建在右岸的分水闸(拦河闸30孔、分水闸10孔,孔宽均为6米)组成,闸门采用机械操控起降。为方便两岸交通,在拦河闸上建有一座钢制大桥。分水闸设计最大引水流量600立方米每秒;同时自分水闸起西至通县(今为北京通州区)平家町开挖一条长7公里多的引河,连接北运河故道。按照设计,当潮白河流量不足600立方米每秒时,全部挽水归北运河。
苏庄闸建成后,一度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济运作用。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官守换常,装修停止,以致底部刷空”。1939年7月,海河北系发生特大洪水,7月22日拦河闸被大水冲毁,潮白河再次侵夺箭标杆河为道。分水闸至今犹存,但口门已被堵塞。
苏庄闸原貌
现今苏庄橡胶坝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