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奋进不辍 保安澜使命不移--写在海河下游管理局建局四十周年之际
|
经水利部批准,1980年8月30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在天津正式成立。职责是统一管理和调度运用海河下游地区相关水利工程、河道、河口,促进该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回望四十年发展历程,一代代海河下游局职工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伟大号召的鼓舞下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坚守水利初心,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局水利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为海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
管水治水转思路 防汛抗旱守安澜
海河下游管理局管辖位于天津市境内的五座水利枢纽工程,共8座水闸、1座船闸、17.02km堤防、两个河口和两个水文站,是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水生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挡潮、排沥、调水、灌溉、航运等功能,对保障海河下游地区特别是天津市的防洪抗旱、挡潮、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 海河下游管理局局机关
风雨砺初心,防汛担使命。四十年,局属水利枢纽历经岁月磨砺、风雨洗礼,如同全局职工的治水信念一样坚如磐石,坚韧地在海河下游地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先后成功应对了“96﹒8”大洪水、1992年风暴潮、2012年“7.21”强降雨、2016年“7.22”强降雨、2018年台风“安比”、2019年“利奇马”等多次极端气候的严峻考验。四十年局属水利工程累计泄水280.78亿m3,科学调度,安全运行,年复一年守卫江河安澜,真正构筑起海河下游地区牢不可破的“水上堡垒”。历史上江河决堤、洪水泛滥成灾的情况得到根本性扭转,彻底摆脱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河下游地区“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局面。
![]() 海河防潮闸
践行新理念,服务保民生。海河下游局事业发展始终坚定不移践行中央治水思路,治水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趋利避害向人水和谐转变。在新思路、新理念的指导下,局属工程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发挥排沥、工农业及生活供水、蓄水、保水及生态补水功能,极大地支持和保障了海河流域下游地区特别是天津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粼粼的水光交汇成人水和谐的生动乐章。局属工程8次引黄济津输水共11亿m3,使滚滚黄河水远赴千里流入了津门百姓家;2016年~2019年间,引江输水1亿m3、引滦向天津市南部生态调水2.74亿m3,使湿地焕发了生机,干涸的农田染上了绿意;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13届全运会等重要时期的保水任务;顺利完成了2013年山西水污染事件、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事件、2015年海河闸死鱼事件的应急水质监测等任务,有力有序推进海河下游地区河道及河网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绿水青山更加清晰地映入人们的眼帘。
![]() 2010年1月时任水利部部长陈雷慰问值守引黄济津济淀应急调水工作的局水文站人员,独流减河进洪闸获天津市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作先进集体
强根固本补短板 依法治水强监管
局属新引河进洪闸和北运河节制闸建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余6座水闸均建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局初期,局属各水利工程底子薄、基础差,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且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水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有的带病运行多年,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防洪、挡潮、排沥等功能发挥。
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运行。四十年来,海河下游局始终把补齐工程短板确保安全运行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工程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水利普查和水闸安全鉴定,查明工程安全隐患,先后高质量组织完成了对局属8座水闸、1座船闸上闸首、11.32公里堤防(防洪墙)等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水利工程共12次加固与改建,总投资39321.45万元。此外还完成水毁项目40项,总投资689万元;应急度汛项目54项,总投资2174万元。随着水闸枢纽除险加固的完成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局属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管理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维护海河下游地区防洪格局和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 西河闸管理处开展日常工程巡查
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管理能力。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是根本和关键。2002年海河下游局启动水管体制改革工作,2006年12月全面完成。通过四年深入扎实的改革工作,维修养护得到有效规范,工程管理运行短板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实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局属西河闸管理处、屈家店枢纽管理处被评为海委水利工程管理示范单位,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跨入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示范单位行列。
![]() 屈家店枢纽管理处
依法治水管水,强化监管职能。在坚持夯实基础补齐工程短板的同时,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新时代水问题不断亮起红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迫在眉睫。水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法治支撑。2009年5月,作为海河流域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严格了规划治导线的划定和管理,为河道开发建设设置了禁区,为海河下游河口的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水,加强执法是关键。四十年来,海河下游局依法依规完成了对天津港南疆港区神华煤码头进港铁路南疆特大桥工程等近20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初步审查,落实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监督职责,确保经济社会活动强度与河流承载能力相适应。
![]() 局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在独流减河防潮闸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河下游局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整合执法机构和职能,逐步建立多职责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新机制,有效解决了河湖执法涉及职能部门多、职责交叉多、执法效率低等问题,确保涉河经济社会行为始终处于河道管理体系的约束之下。2019年,海河下游局把河湖“清四乱”工作作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积极协调各方形成合力,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对海河口、独流减河口管辖区域内非法停靠、出租经营等20项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大幅度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水利人应有贡献。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水利专项督查,先后对海河流域大、小型水库、水闸等138座水利工程进行了现场督查,对山西、河北等57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进行暗访调研,以明察暗访、督查督办等形式推进依法治水进程,真正把行业监管强起来,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全局落地落实。
![]() 2019年8月水利行业强监管河湖督查现场
党建引领促发展 文明创建树新风
兴水治水,关键在党,关键在建设强有力的党组织。建局以来,在党中央和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线,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河下游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政治方向、问题导向和效果指向,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水利工作的深度融合。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治能力。以理论武装为载体,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切实保障党建责任落实;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选用和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以作风建设为根本,扎实推进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治庸治懒治无为;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研判、约谈、承诺、报告、专项检查、廉政党课等制度,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月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 2019年在井冈山举办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
坚持文化强局,凝聚发展合力。四十年来,海河下游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文明创建方法,丰富文明创建内容,培育了具有海河下游局特色的水利文化,为建设幸福海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海河下游局每年均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传统教育、“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江河湖泊”公益宣传、廉政文艺演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鼓励和带动职工参加文体活动,丰富载体、寓教于乐,职工队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2006年形成的 “三he文化”(河(流)、合(力)、和(谐))理念把单位文化与局水利事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三he文化”新的时代元素和行业特征,使局核心文化理念内涵更加丰富,更具凝聚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局机关和局属单位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天津市文明单位”、“天津市卫生红旗单位”、“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2015年,局机关跨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
![]() 2015年2月局机关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下游局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扎实的举措,投身到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幸福海河新篇章!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