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初心不改 看今朝再谱华章
|
独流减河进洪闸 李志辰
![]() 微风轻轻拂过独流减河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秋日的暖阳照耀河岸边金灿灿的稻谷,一幅丰收时节的美好景象,无一不让人感到惬意与满足。2020年海河下游管理局迎来40岁生日,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所有干部职工的心,如在风中起舞的稻谷,欢快而又雀跃。
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悠久而又漫长,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水利事业如黑夜中的烛火一般,璀璨而又耀眼。从商周时期尧、舜、禹治水,到后来的都江堰、新汴渠,无一不体现着水利事业发展生机盎然。岁岁安澜山河固,民生为上保安宁。时至今日,各种现代化的水闸、大坝巍然矗立,默默守护一方安澜。
遥想那年9月,我初入大学校园,便下定决心,要为水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时光如梭,四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我离开校园,来到海河下游管理局,加入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的大家庭。我初入工作岗位之际,就被进洪闸深深地吸引。闸楼屹立于减河之源,锋芒毕露,彰显雄伟;闸门守护在减河水底,岿然不动,守护安澜;文化长廊贯穿管理处入口,讲述历史,沉淀底蕴。遥望进洪闸,与天地交融,与水光相应,如一幅诗意山水画,雄伟壮阔,却又不失进洪闸独特的优雅。
在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更是从进洪闸的故事中,学习到属于下游局人,属于进洪闸人的“精、气、神”。
一、沧桑岁月已留痕 繁荣昌盛正兴旺
岁月沧桑,风雨兼程,进洪闸自建成至今,已经67年之久。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烙印,风雨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由于几十年的运用,水闸出现了地基沉降、淤积严重等诸多问题,除险加固工作已迫在眉睫。到了2005年,除险加固工作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参建单位的努力之下,在进洪闸与建管局干部职工的操劳之中,岁月的困扰悄然不见,进洪闸也迎来自己的新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康福贵局长的带领下,除险加固工作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大力敦促文明施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资金支付程序,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对除险加固工作进行监督,在经历了八百四十余个日夜的操劳过后,进洪闸重换新生。进洪闸人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进洪闸成为海河下游地区的新鲜血液,它具有当时最近先进的机械设备,最智能的操作系统,最全面准确的电子监控设施,这些先进的技术设施,即使放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不会落后。它最先进的“大脑”,最坚固的“身躯”,为海河下游地区守安澜、保民安。
二、同舟共济扬帆起 乘风破浪万里航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进洪闸管理处始终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2018年成功抵御了台风安比、温比亚的肆虐,2019年沉着应对台风利奇马带来的极端天气,2020年坚守岗位,积极应对“9.15”超强降雨。每次恶劣天气来袭时,进洪闸的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坚守岗位,这种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的精神,令人深深地感动。老一辈的同事曾说,作为进洪闸的一员,就要做到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冲锋在前。我曾记得2019年8月,一场大雨席卷了整个天津。进洪闸的水文测报人员每过1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水位观测,报送雨情、水情。大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水文测报人员也是彻夜无眠。即便如此,也不会缺席第二天的工作。进洪闸人代代相传,不畏困难,甘于付出,乐于为水旱灾害防御事业奉献的精神,带给我极大的触动。我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努力克服困难,随时为水旱灾害防御事业奉献。
三、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成就和价值。进洪闸人时刻牢记思想道德重要性,时刻以身作则,争做道德的践行者、传播者、捍卫者。
进洪闸管理处的权玉树同志曾荣获“见义勇为”称号。这名老党员在他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从冰水中求出落水儿童,充分体现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单位和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进洪闸人乃至下游局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典范。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精、气、神”的传承,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自身作则,亲身实践。进洪闸人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品质,播撒文明的种子。
四十载初心未改,四十载夜以继昼,四十载风雨同舟,四十载砥砺前行。在海河下游管理局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以海河下游管理局为骄傲。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作为进洪闸的年轻一代,作为下游局的年轻一代,我将牢记教诲,不忘初心,将这份“精、气、神” 传承、发扬,为新时代水利事业谱写新的乐章! |
||
编辑:高专 | |||